聖海城的魏東征 作品

第40章 唐卡

 通過了解張藝興大概知道市場裡面的經營種類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家店鋪,不外乎是漢、藏、滿、蒙四大民族。唐、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馬鞍具、文房用品、宗教用品、絲織品、卡墊、唐卡、

 兵器、陶器、銅器、木器、坐墊、綠松石、紅珊瑚、石器、雕刻、服飾、錢幣、古籍文獻等等。

 知道了市場裡面的經營種類,張藝興興趣也就不大了。

 就聽一個老闆說:“現在的生意沒有九十年代好做了,那個時候真正的老物件多。”

 又有一個老闆說:“他現在是冬天出去老百姓家裡收,到了夏天再拿出來賣,不過現在出去收貨,有時候也會空手而回。”

 張藝興心裡在想,要是遇到老物件唐卡,就一定買下來。張藝興明白唐卡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它的作用就是弘法佈道。藏族人認為供奉唐卡能夠給家裡人和自己帶來平安吉祥和好運。也作為皈依佛法的標誌和頂禮膜拜的神物。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它主要是指用綵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 ,至今為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民族繪畫藝術珍品。

 張藝興漫不經心的走著,腦子裡在想著唐卡的歷史知識。想著想著就看到一個店鋪別的什麼都沒有,就是唐卡。於是張藝興就進到店鋪裡。抬眼看看,嗨了去了,好多的唐卡。這個沒有什麼依據作為參考。

 於是張藝興就用黃金瞳透視異能掃一掃,結果滿店鋪掛的幾十幅唐卡,只有三幅唐卡是到代的物件。

 於是張藝興就說:“老闆這幾幅唐卡怎麼賣?”

 老闆看張藝興揹著雙肩包,年輕又是漢人,馬上就知道是遊客,眼珠子一轉說:“你說的這幾幅是我的鎮店之寶,每幅八萬。”

 張藝興撇撇嘴說:“老闆給個實在價,沒有你說的這樣貴。”

 老闆說:“兄弟你出一個價,我聽聽。”

 張藝興說:“每幅500塊。”

 老闆一聽:“不行,500塊一幅絕對不行。”

 所以三幅唐卡講到最後,張藝興還是花了三千塊錢,少了老闆說什麼都不賣了。

 刷卡付了款,張藝興看看手裡的三幅唐卡,心裡還是一如既往的高興。

 三幅唐卡一幅是金剛手菩薩像、第二幅唐卡是文殊菩薩像、第三幅唐卡是虛空藏菩薩像。三幅唐卡一幅是明朝時期的,一幅是清朝時期的,一幅是民國時期的。

 差不多要逛完這街了,張藝興也看到感覺不錯的手串買了一些,只是現在的工藝品,不過遇到一個真正的三眼天珠也被他拿下了。考慮這樣也不錯了,準備離開八廓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