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 作品

第四百八十九章田間遇刺

    而且一具犁可以重複利用,一個村子一頭牛一具犁已然足以,做不到人人普及那就以村為單位推廣嘛。

    梁川作為源氏的重要人物深入田間地頭以身作則,如此高貴的血統與農民同甘共苦,源義經的美名被傳得神乎其神,關東地區開始流傳著源義經重農利農的神話。

    現在的源義經形象極為高大,作為源氏族長源賴朝的親弟弟,高大威猛武藝高強,更重要的是有一顆親民為民的心,這是老百姓們最喜歡看到的,甚至他的威望要超過了族長源賴朝。

    要不是源賴朝自己主導的這一切,她甚至開始懷疑源義經要代主自立,還好這一切都是老百姓發自內心對源義經的愛戴,威脅不了自己的地位。

    曲轅犁一經問世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這工作太省力了,即使農民手中沒有耕牛或馬,他們直接就用人力代替畜力牽引著曲轅犁,人力牽引下的曲轅犁也極為輕鬆,翻地效率更是高上幾層樓不止。

    人們終於相信了這個源義經是真徹懂得耕作之道的高手,他說的話再無人有懷疑之心。

    梁川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在他的帶領之下開始對田間地頭的河道進行清理。

    島國多山山河水網密佈,沒有修建大壩和水庫的必要性,但是河道作為引水的重要途徑,不修繕極有可能夏天氾濫而冬天無水,這極不利於灌溉。

    清理出來的河道還能用於養殖業的發展,水裡還能種殖不少的作物,這都是對老百姓有利的工作,農民們一聽能增加產量,有事沒事都要把河溝挖一挖,清理出河道里的淤泥。

    河道修整好之後,接著就是上面修建水車,水車梁川建過數架,已經是駕輕就熟,島國的木材資源也極多,農民們製作木器的水平更是不低,大多都是唐朝學習傳授過來的,他們學習加以發展,創造出了一套相對同樣實用的木匠技藝。

    在梁川來之前農民們的種子都是撒到土裡就算完成播種了,梁川則是教他們育苗與插秧應當分,這樣種子的成活率更高,而且在插秧之時,要注意作物的間距,作物與人一樣,同樣需要一定的生長空間,種得疏反而產量會更高。

    這樣的理由在他們看來是很難接受的,不過源義經創造了太多的奇蹟,人們對他的話深信不已,他說的人們照作就行的,神仙的旨意他們還敢去質疑違背?

    為了將農業技術傳播下去,梁川親自示範了不少的地方,周圍都是一大幫帶著崇拜眼神的農民,自己綁著褲腿絻著袖子,與農民親密接觸。

    問題終於爆發了。

    這一天梁川在田間示範著插秧的標準做法,在毫無防備之下,人群裡突然暴起一位壯漢,從懷中掏出了一根匕首,猛地朝梁川刺了過來。

    梁川沒帶武器在身邊,可是這不代表梁川就喪失了戰鬥力。

    梁川看準壯漢的手腕,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腕,使出了一招警務技能裡的控制技巧別臂折腕,打落了壯漢手中的匕首,一招將他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