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 作品

創立集團

若是等到災年,再用船走私到中原,那價格能炒到天上去!

這年頭,再硬的通貨也沒有糧食來得實在,歷代的王朝都要修築義倉來存糧,就是怕出現這樣的情況,等到開倉的年頭,那就是大難之時!

現在的糧食產量太高了。

可不僅是稻子在這片土地開花,產量往上漲,還有地瓜這種作物。在平原與高山相鄰的丘陵地帶,這裡也有大片的土地,這些水旱相接的地方,既可以開發成旱地,也可以開發成水田,就看當地的土質還有水源條件。

如果能變成水田,收的糧稅也是按照旱地來收,旱地的糧稅比水田的稻子還要再少一半,畢竟產量擺在那裡!

要知道夷州可以說是水網密佈,各條大溪的支流密佈,只要做好引水工作,哪裡都能加以改造!

就算是旱地,那地瓜種下去,一年的產量也不比稻子低!這玩意要是隨便種一下,一年都有三五百斤的產量,要是好好伺侯,畝產在七百斤以上。。

交給梁家的那一點點糧稅,光是幾畝地瓜田的產量都能完成任務!

為了幫助農民們提高產量,梁川把澎湖幾個野島上放養的那些野牛全部拉到了夷州島上來,數量足有近千頭!

以街道為單位每個街道把牛分下去,這些野牛很好馴服,只要鼻環一穿,再烈的牛脾氣也得乖乖地老實。本來這些牛羊是留作梁家軍的加餐之用,現在因為農耕剛起步,需要大量的畜力,分了也就分了,反正是野生的。

島上還是留下一批牛,讓他們繼續繁衍,把牛的數量控制一下,更有利於種群的擴大!

耕牛的作用太大了,在這個年代一頭耕牛那就是一個家庭的土地公,可雙讓勞動力完全解放出來!

沈括那裡已經對犁進行了改進。

春耕之前,一定要把新型犁的模型交出來,這是梁川對沈括的要求!

沈括這小子上島之後也是一心撲在各種技術的研發改進之上,他對什麼吃喝玩樂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是梁川每每給他一點小方向,讓他去研究某一個領域的時候,他的熱情就會被釋放出來!

這一次改進犁,就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

沈括為了改進家用的耕犁,先是觀察了數日,對犁上的每一個部件進行了觀察,稱量,發現犁身太重是為了增加犁的堅固性,若是用鐵件來對犁身進行加固,那犁身上的木頭重量就可以減輕很多!

現在梁家軍並不缺鐵,南方的鐵礦隨著南方正一船一船地往島上運,島上鍊鐵爐子每日不停地流淌著鐵水,鐵匠工人也非常的多,所以鐵製的物品在島上的價格並不是非常貴!

居民用得起鐵器,就可以把鐵器用在農用上!

犁身的重量降低了,那操控性就可大大地提高!

為了犁的操控,沈括親自上陣,向農民討教操控的技術,這玩意只有自己拿明白了,才能知道哪裡還有欠缺!

還別說這小子真的找到了幾處問題所在,一個就是把手太長,縮短,一個就是短身太扁太長,那就縮進,還有犁片的位置太高,不利於下犁,馬上調整,等到這把犁交到農夫的手中的時候,所有人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原來這讀書的夫子也會種地,還能幫他們改進農具!

新式的農具有點曲轅犁的樣子,但是比曲轅犁更好用,重量更輕,那牛軛套上之上,牛都沒有感覺到負擔!

澎湖的時候,沈括就自己對犁改進一次,這一次是全面地大改進,要推廣到所有人手上,因為他更加重視,試驗的次數也更多!

地有了,犁有了,人也有了,水源也不缺,按照目前夷州的這個條件,只要不是洪災和颱風大災,他們的收成絕對不會低!

接下來就是幾個大的項目得上馬了!

第一個大項目就是後勤集團。

梁川在興化的時候就一直構思對自己的後勤要統一調配。

這裡面的後勤既包括糧食也包括武器裝備,騾馬戰船等各種必備的物資!

戰爭一打響,就是考驗各方面協同作戰的能力,如果每個部隊各自為政,無法供應前線的戰事,那自己的部隊戰鬥力再強也無法發揮出來!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是真理。

自己現在後勤部隊太多了,但是要協調管理起來,還不是一個輕鬆的事!

這立這個後勤司,就是要把自己家底盤點清楚,戰事一起,調配的速度就要跟上!

後勤部的負責人暫定為阿儂。

這個經歷過數次大戰爭的女人,如今也是與梁川徹底地站到了一起,手下還有幾千號儂人,全部聽命於阿儂的話,他的作用不可小視。

現在後勤集團把梁造的船廠、招弟的鐵鋪、凌營的炮營全部納入到他手下來的管理。

他不負責專門的技術,但是阿儂負責這些物資的調配。戰船的建造立項,供應補給都得她來點頭,火炮要改進可以,裡面的原材料得經過後勤集團,鐵礦的提煉也不是問題,但是礦石的數目要核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