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 作品

土民之爭

最大的巨石有數丈方圓,人在石頭的跟前,渺小得讓人心酸。

倭人一開始看著自己手中那短小的鑿子,落下了眼淚。

這玩意能鑿開這些大石頭?

螺城趙家的這些工匠,給倭人完美地上了一課。

石匠木匠,許多匠人的技藝,就是早期從中原傳到倭國的。

螺城最擅長的不是木藝,而是石藝。

趙家的新生代,趙廷昌這小子,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石藝匠人,一塊石頭在他手上,能化龍變鳳,想雕成什麼就雕成什麼,各種藝術的造型,只要他能想得到,就能雕得出來!

採石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螺城的大山裡,也有非常優質的石材資源,他們祖輩開始,就從事著這種開山採石的行當。

大石頭要整塊運走,自然難度非常大,變大為小就成了一門手藝。

用鐵釺與鐵鑿在巨石上面破開幾個小洞,這些小洞的走向要與開石的方向相同,否則石頭就會碎裂成不規則的小石塊。

鑿開小洞之後,再慢慢地用鑿子打進石頭裡面,一排小洞,每個鑿子一次只擊打一下,一排打過去,漸漸將石頭劈開,直到將石頭擊成想要的形狀。

這種破石的方法,任你是萬噸的巨石,只要幾錘,都能破開!這種方法非常考驗力度和耐心,每一下力度都必須勻均有力,否則力度不同,石頭也會碎得不夠規則,便失去了美感與想要的大小!更無法用於雕刻和建築!

一塊鐵碇,加上毛竹製成的錘把,彎成一種不可思議的角度,再重重地敲擊在鐵鑿之上,看似力道千鈞,卻又舉重若輕。

一個優秀的石匠,在打石之時,可以像舞蹈一般,這活可以萬般辛苦,也可以遊刃有餘。

倭人看得螺城師傅這般技藝,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

遇上更大的山石,破石之法也有很多,簡單的有火燒法,在石頭上鑿開小洞,然後在裡面燒乾草,再猛地澆之冷水,冷熱溫差之下,石頭很容易就破開。

還有一種便是火藥開山。

梁川不會輕易讓倭人接觸到火藥,這玩意的殺傷力太大了,除了凌虎這小子,誰都控不好,這火藥的烈度,火一點燃,爆炸完全不受人力控制,是方便,也危險!

一塊塊一條條堅硬地花崗岩石料從老仙溪的河道當中開採出來!

石料的重要非常大,運輸非常不容易!

還好這裡就有非常便利的水源!

吳用讓織田不僅開採石料,也開採木料!

一方方的木材從森林當中開採出來,然後用繩索紮成簡易的木伐子,上面可以放著採出來的大石料,順著河水從上游漂到下游的鳳山縣!

這個方法危險,也容易出意外,但是非常高效!

倭軍看著匠人們從開採到運輸,完全是一次又一次地給他們上課,終於是開了眼!

難怪大宋朝會比他們厲害而強大,他們擁有這麼一大批智慧的人民,還有勤勞的雙手,才能創造出這麼強大的文明,一點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