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 作品

年關又至9

遼國與周邊幾個大國,如西夏與宋朝,宋朝一般不把好東西賣給遼國,除了兩個極深的家國仇恨以及朝廷的政策影響之外,遼國官方多以歲幣的形式得到他們想要的高級產品。

但是民間也需要大量南方的產品,像歲幣中進貢的好東西跟他們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後來契丹人想通了,他們也要自己做生意。

由於商業的發展,遼國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人階層,他們或經商於五京、州縣,或來往於遼、五代諸國或宋朝,有的甚至成為代表遼朝辦理交涉的使臣。

純樸的遊牧民族,他們對於商人的討厭遼太宗時的回圖使喬榮經商於後晉,又為遼朝商業貿易的代表,並可作為使臣與後晉交涉政務,這已經有非常悠遠的一段歷史。西京歸化州的韓師訓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遼代物價甚低,雖有鹽酒之稅,但各地稅率並不一致。商業貿易的繁榮促進了貨幣經濟的發展。據文獻記載,耶律阿保機之父撒剌的時,已開始鑄造貨幣。

然而貨幣使用量不多,遼世宗時,上京還處在交易無錢而用布的狀態。各地都用不同貨幣,如聖宗以前所鑄的遼錢極少,聖宗之後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貨幣中,所佔數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錢,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錢。

這是遼國市面上公認的硬通貨!

宋錢的購買力是槓槓的,到哪裡都能絕對得到商人的認可,他們的鑄造技術非常成熟,保存也可以非常久,不會鏽蝕,減少份量。還有就是宋朝的商品,這些商品質量一流,各種走私渠道的貨物一到,人們甚至不用為質量擔憂,馬上就會被一搶而空。

北地的漢人許多把南方的宋人的經營方式搬到了北方,但是在這裡,他們發現,遼國內部的腐敗簡直讓他們毫無生存的空間。

契丹人骨子裡還是馬背上的思維,做什麼大多是一刀子的習慣,一刀宰了牛羊取肉吃。在這裡,漢人有開幾家什麼店,那就是他們圈子裡的牛羊,時不時就要過來敲詐一筆,搞人漢人有幾個有心情做生意,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種地來得更實在。

北地的漢人他們才是手工業的主力軍,他們不搞生產,國內就沒有商品。

還有一種就是他們契丹人對於商人的厭惡。

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純樸的牧民對於商人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感!

商人不過僱幾個人幾匹馬,把貨拉到草原之上,就可以把他們最好的皮子拉走,吃最好的牛羊肉享受好漂亮的草原姑娘!

而他們牧民,戰勝了天災與猛獸之後,勉強才可以活下來,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的疫病以及比猛獸還要殘酷的其他部落的壓榨,最後一年才能得到幾塊皮子還有幾頭牛羊。

便是這樣,這些天殺的商人過來,還要挑三撿四,取走最好的皮子最雄駿的戰馬,把那些老弱病殘品相不好的皮子牛羊馬留給他們,只付給他們一些很差的鐵鍋與茶葉梗子,還有微薄的報酬。就算是這樣,他們還要把這些商人當成大爺,讓部落裡面最漂亮的女人來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