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不盡 作品

第 112 章 番外·女子學館


雖然陳太傅氣得險些提前下去見祖宗,陳娘子還是得到了聖人親命,外放地方,帶著護院與師爺,走馬上任了。騎馬出城之前,她還在洛陽城牆上留下一句詞: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潘阿瑤也知道這句詩,是仙蹟裡說過的往後有個宋朝詞人蘇軾的詩,後人都稱他為天下第一詞人!潘阿瑤讀了這句詞也忘不了,時常在心裡唸叨:誰怕?誰怕?我也不怕!

陳娘子就像是一盞明燈,頂著天下流言蜚語與罵名為天下女子闖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據說陳太傅都與她斷絕了父女關係,將她的名字剔除族譜了——但潘阿瑤卻不屑地想,什麼剔除族譜,本來族譜裡便沒有女子的名字呀?陳娘子這樣驚才豔豔,在族譜裡也只是在陳太傅的名字下頭,添了個“育有一女”罷了。

但總要有人做那頭一個,自打有了陳娘子後,這天下的規矩與鎖鏈便鬆動了起來,許多寒門世家、平民百姓都將學館視為通天之道,紛紛將女兒送去讀書,不再計較什麼名聲有礙——學館裡授課的是女先生、同窗也是女子,路上家人接送,又有什麼有礙呢?

潘阿瑤家雖不算很富裕,但阿耶在坊市裡經營著一間糧米鋪子,因此除了每年秋季阿耶和阿孃要下鄉收糧,需要她回家幫忙照看鋪子之外,她平日裡只需要做些灑掃、烹煮飯食、砍柴燒煤的活計,於是求了阿耶大半月,阿耶便鬆口許她去讀書了。

她也爭氣,回回學舍考評都能拿前三呢!

阿耶嘴上不說,卻時常跟街坊四鄰吹噓:“我家阿瑤那論起來,也是榜眼呢!比多少名門貴女讀得都好!出息得很呢!”

因她讀得好,阿耶連秋日要下鄉都沒叫她曠課回家幫襯,而是寫信給鄉下老家的老姑,請她過來幫忙看顧幾日,老姑是帶著表妹來的,表妹夜裡跟她同塌而眠,望著她掛在牆上、每日都要用茶壺底子熨燙得齊齊整整的校服,羨慕得好似那車軲轆,反反覆覆地說:“真好啊阿姊,這衣裳真好看,讀書好不好玩?真不知朝廷什麼時候能在鄉野裡也開些學館,我也想讀書,我也想上學……”

潘阿瑤便寬慰她道:“別急,總有一日,女子學館能遍地都是,那時候大家都能讀書了。”聽聞陳娘子去了外頭,已經在治下州縣辦了一所小小的女子私塾了,隨著越來越多的“陳娘子”出現,一定會有那一天的。

是啊,若是能讀書,誰願意一及笄便嫁人?就像潘阿瑤心裡也是這般想的,進了學館以後,她便不再想隨隨便便嫁人了,只想著日後要入仕為官,也像陳娘子一般做個能夠匡扶社稷的好女子!

雪下如塵,實在太冷,將她的思緒也凍住了,幸好她穿著棉衣棉襖,咬著牙便忍下了。她騎著

毛驢,給驢擎著大傘,艱難地在學館閉門的鐘鼓聲響起之前進了校門,可算是鬆了口氣。

在學館門口,有專門開闢的兩片青布車馬棚子將毛驢栓好,在自家毛驢上掛上了“潘家阿瑤的驢”的牌子,還不放心地給照管車馬棚子的雜役囑咐了幾句,遞上幾文銅錢,這才進去讀書——據說有那不厚道的,故意將牽走旁人家的健驢,把自家的老驢留在那兒,還有偷驢車輪子的。

家道殷實的會留下僕從看管,但潘阿瑤這樣的身世,家裡連短工都只有過年過節才請一兩回,只得防範於未然。

緊趕慢趕進了學舍,掀開棉布門簾子,只覺一股暖氣撲面而來,將她渾身的寒氣都驅散了,她急忙拍了拍身上沾的雪沫子,不然等會被暖氣一烘衣裳便要溼了。

學舍裡擺放著整齊光滑的木質桌椅,不再是那需要跪坐的矮几,這也是近幾年隨著棉布而時新的,如今家家戶戶都偏愛這些胡椅,不再跪坐——棉布製成的裡衣與兜襠布柔軟舒適,衣裳也隨之而變,垂腿而坐不再失禮,胡椅便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了萬家。

“阿瑤,你快進來,朱夫子快到了。”與她同桌的女孩兒忙揮手叫她進來,“朱夫子最嚴厲,你今兒來遲可別被她捉住了。”

潘阿瑤家住的坊市比較遠,先前便因大雨遲到了一回,正好撞在朱夫子的手裡,頂著一身雨水在門口罰站了整整一堂課,把潘阿瑤羞得想鑽進土裡去,因此聽得心有慼慼焉,趕忙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