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民為貴


這紀錄片的最後,似乎是將許許多多的人與事混在了一起,於是他們看到了一輛輛運載滿滿石頭的卡車衝進決堤的河流;看到他們在洪水中揹著老人孩子跋涉,那老人還不住地為他擦拭臉上的雨水與汙泥;看到有人為了保護百姓與歹徒搏鬥,身中數十刀還追出十幾米才倒下,最後鮮血浸透了天藍色的衣服;看到港口燃起大火,所有人都往外逃,唯有他們穿著橙色防火服往烈焰中衝;又看到每一場災難中為捐贈善款、獻血大排長龍的每一個普通人。

最後,他們還看到一整面犧牲者的照片牆,一張張或是年輕或是中年的面孔,從近及遠,漸漸組成了“中國”兩個字。最令人察覺到一絲悲傷的是,有許多照片空白一片,只寫了名字,即便犧牲了都不能透露面容。

一個個畫面飛閃而過,組成了一句話,又漸漸歸於黑暗。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紀錄片到此為止,歸於寧靜了,但各朝的心卻久久難以平靜。

歷朝歷代,不乏為帝王、名臣、才子佳人歌功頌德、大書特書,卻很少會書寫背後的老百姓與兵卒。若不是親眼所見,更是難以相信有這樣的軍隊與這樣的百姓。

更難相信後人如此大的國家、如此眾多的人口,卻能夠做到這樣萬眾一心的地步。

漢武帝時期,劉徹一直對有個畫面難以忘懷,那是無邊無際的洪水中,一輛幾乎快被洪水淹沒了一半的大卡車,它執著的、勇敢的在水裡艱難地向前行駛,不斷沿途打撈受困的老百姓,而那輛車身上,掛著一條橫幅,上書:“危難時刻見忠誠。”

還有那句話:“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話雖簡短直白卻有力。

劉徹細細地回憶起了仙蹟的每個細節,他們繁華、平等、和平以及特殊的軍民關係,原本不知全貌,總覺有些奇怪的地方,如今像是全都串了起來,變得順暢,後世是個怎樣的世道?

如今他總算能回答這個問題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而那句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以及軍民之間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劉徹也明白,這是為了順從天下民心,也是孟子中“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人和”——人心所向、上下一心,才能有如此大的力量。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劉徹喃喃道,“這便是聖人所言的德政嗎?那……那是聖人之言啊,自古以來哪個帝王不知道重民富民呢,可誰又真的做到了……”

後人是前秦時期孔孟之道的繼承者啊,但他們似乎又不僅僅是繼承,他們將數千年的時光揹負在身上,卻沒有視為負擔,而是融會貫通、取其精華,不好的就批判,好的便發揚。

劉徹眨眨眼:他們老劉家好似也是如此,這不是他劉漢家風嗎?

但隨即又苦惱:行仁政、與民同樂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太難了,就算是他有此行,底下的官員卻難保不會中飽私囊、陽奉陰違,後人又是如何確保人心不會變呢?

兵卒有數十萬,總不會人人都認字、都知曉且奉行孔孟之道吧……剛想到這兒,劉徹忽然猛地站了起來,他像是抓住了一團亂麻中最重要的一個線頭:

不不不,後人的兵卒還真是人人都認字、知曉道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原來根源在這!

怨不得後人剛剛立國,甚至還未立國之初,便費盡心機要掃盲、發展教育,哪怕戰火紛飛,身後都還揹著識字的板子一邊行軍一邊讀書,原來如此,教化世人,便

是教化這天下。

以“民本”
施行“仁政”,又施行“仁政”以實現“王道”!

劉徹可謂大徹大悟!

“予之於民就是取之於民!”

後人治世的法子,原來不是什麼新鮮東西,這樣淺顯的道理,當年高祖便說過:“王者以民人為天”,是啊,這樣的道理,早早便擺在了他們面前,他們卻從來不知道如何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