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 章 掃盲


【的確是這樣的,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叫知識改變命運,話雖然被說得太多顯得有點老土了,但對我們種花家來說,就是這樣的,我們可是帶著歷史的負重開始基礎教育改-革,剛開始很難很難的。】

林菱反正在等門釘肉餅的空擋,於是便與自認為的“同好粉”愉快地攀談起教育這個話題,畢竟她之前刷到過視頻,意外瞭解過新種花成立以後基礎教育沿革70年來的成果,才知道我們現在這樣理所當然、習以為常地享受著義務教育,其實是一條無比艱難曲折的路,甚至不幸倒退過十年,但還是支撐起了如今的現代化教育。

【有時候說起我們的曾經,真的會覺得像另一個世界呀,當時剛剛建立新種花的時候,我們一共有5.4億人口,卻80%都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如此龐大的人口,小學卻只有3千萬的學生,一百萬中學生,10萬大學生。】

“只有3000萬小學生?!如此天文數字,怎還用‘只’而形容?這可不少了哇!!”

各朝瞭解本朝人口黃冊的君臣都下意識詫異地脫口而出,首先他們有些朝代總人口也才幾千萬人,其次沒有科考的朝代可能很難統計有多少讀書人,但出現了科考的唐宋明清,卻很清楚每年一共有多少人參加科考,他們就是怎麼算也算不出這個驚人的數字。

明萬曆年間,只有張居正剔除了這些無謂的情緒,他清楚地從中提煉出自己想要的:果然如他先前推測的那般,後人將教育分為了以年齡為界限的脈絡,逐步遞進,而這些與他們的科舉截然不同,是一種與他們這些“封建的”、“陳舊的”、“壟斷的”教育徹底決裂開的,一次完整地、徹底的改造。

張居正忽然想到林菱時常說的一個詞:普及。

要對5.4億人口普及教育。

這是多麼令人不敢去觸碰的詞語。

張居正是很清楚萬曆八年的人口數的——8000萬口,但實際上應當遠遠不止,因為豪強大戶蓄奴隱戶實在是太多了,便是勉強算作大明有1億口人,他也沒有後人的魄力,敢立下令這1億人都識字的目標。

“用仙蹟的話來說,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五千年了,可幾乎人人都目不識丁卻是五千年來一直是如此的,不僅是就學的機遇,便是書本筆墨,也不是尋常人家肩負得起的。”

與張居正一般漸漸回過味兒來的皇帝也大有人在,他們幾乎都無法相信這件事該怎麼做到——後人那朝廷,百廢待興之際不也困苦得很嗎?怎麼能做到這樣近乎是夢話的事兒?

“決計不可能。”有人根本不願相信。

張居正卻望向仙蹟中對自己所發表的驚天言論無知無覺的林菱,忽然有些慚愧:他用盡半生心血所做的“萬曆改-革”,與後世哪怕僅僅是教育這一件事相比,都顯得是這樣微不足道而浮於表面。

後來,張居正不禁欽佩地笑了,喃喃自語道:“看來後人這新天,不僅僅著眼在廢帝制上面,他們方方面面都開拓了一個新天啊!”

【那年,由管理員領頭,咱們決心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對舊教育制度的“堅決改造”,首先,要打破封建帝制下教育權利的不公平,我們要向工農、女性敞開教育之門,讓廣大人民群眾都享有教育的基本權利,我之前沒有聽過那歌,還是刷視頻刷到的,但我爺爺應該會唱,爺爺,你還記得那首掃盲的歌嗎?】

林菱說著說著又卡殼了,幸好林爺爺一下就知道她說得是什麼了,於是想了想,還有些磕磕絆絆

地唱道:

【多少年沒唱了(<a href=".co.co)(com),
嗯……應該是“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寫字,放呀麼放光明……”是這首《夫妻識字》歌,都是五十年代的歌了!】</p>
                          

林菱忙點頭:對對對,就這個調,她看得科普視頻裡不少人就是唱著這首歌進的夜校和掃盲班!

【其實咱們古代的教育制度也是不斷革新與完善的,從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從成立官學到官學私學並舉,但每個朝代都忽略了這麼兩類人的教育權,一個是女性,一個是工匠與農民;當時讀書的絕大部分是地主、富農富商與資派子弟,像爺爺和我這樣家世的人,放在古代那絕對是土地裡刨食一輩子,沒有機會讀書的。

只有我們從國家和法律層面一起提出,要保障所有民族、所有階層都要受教育。

再也沒有什麼愚民政策以穩定政權了,

只有四個字:教育強國!建國之初我們曾立下目標:到20世紀末我們要在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實行全民教育計劃……

06年我們再次提高目標:“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並把這條寫進咱們的教育法裡,決心無比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