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蜀身毒道


另一邊,桑弘羊已經完整記錄下了林老夫子所言大夏與蜀國貿易的史料。他很聰明,已經從中看出了利益所在:張騫說的沒錯,身毒有蜀地的東西,肯定離蜀地不遠,而那邊能夠進行貿易,也說明路途比較平安,這是一條很安全的、從西南通向西域的新道路。

如果打通這條蜀身毒道,從身毒再前往西域各國,就可以不受匈奴從西北隔斷大漢聯絡西域的威脅,既能暢通西域之路還能開發西南疆土,一舉兩得!

劉徹也想到了這一點,他與桑弘羊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希冀,他相信,那個“歷史”上的他一定也能明白其中的價值所在。

【漢武帝採納了張騫的建議,派三路人馬去西南夷尋找開闢“蜀身毒道”,其中一路使臣已經到了大理,卻也和張騫一樣倒黴,被當地的部落俘虜,沒能完成使命。

但漢武帝並沒有罷休,派兵南征時順帶又派使臣前往身毒,最終還是打通了這條從四川成都,經雲南的大理、保山、德宏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西南陸地“絲綢之路”,後來這條路還延伸到了東南亞,西漢的商人通過這條路與大夏商人進行大量貨物交換,不僅僅是茶馬貿易繁榮,還有絲綢與邛竹杖,為漢武帝換回了不少金銀玉石、琥珀與琉璃。】

劉徹聽得眼中異彩連連,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坐在金山銀山中數錢怎麼也數不盡的

樣子,他立刻安排人去招募熟悉西南道路的勇士,提前為他打通這條佈滿金銀利潤的道路!

安排完,他不禁贊同林老夫子的話:“張騫的確功不可沒!”
只要不帶兵打仗。

【不過這條“蜀身毒道”的最大價值卻沒被漢武帝以及當時的所有使臣、商賈發現。也可能在那個時候,棉花還只是一種名不見經傳、平平無奇甚至有些雜亂的矮樹或者灌木吧?】

劉徹立刻豎起耳朵來:什麼?棉花?與木棉相同嗎?用來做什麼?

幸好林爺爺已經自顧自說下去了:

【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棉”字,其實直到宋朝才出現,宋朝以前,中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花傳說是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的,有關最早棉花的記載就寫了:“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團神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

這話的意思就是,棉花傳入我國,大約是兩條路,一條便是亞洲棉途徑當時叫身毒的印度傳入雲貴地區,之後又傳到兩廣福建與四川;第二條途徑便是非洲棉,經西亞傳入新疆與河西走廊,之後傳播到黃河長江流域。

直到宋朝,松江人黃道婆從黎族人那裡學習了紡織技術,這個對種花家無比重要的紡織品原料,才正式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長江流域再到黃河流域的空間分佈。】

秦朝,嬴政更是得到了意外之喜:原來那個非洲也在新疆與河西走廊那個方向,於是連忙命墨家子弟將非洲的方位大致標在了大秦的西方。

但他很好奇,這個“棉花”有什麼用呢?

【實現一個長生不老的小目標:棉花對古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以前沒有棉花的時候,也能活啊。】

林爺爺搖搖頭:

【不,棉花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如果不重要,當初美麗國甚至不會爆發南北戰爭了,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供紡織的棉花,面對漫長又寒冷的冬天,貴族能夠在衣物中填充蠶絲做成的絲絮,穿戴皮裘禦寒,普通的老百姓衣服裡卻只有碎麻或麻絮,麻這種東西,咱們應該都知曉,它適合夏天穿著,因為它散熱性特別好,把麻絮在衣物裡,保暖效果可想而知了。

當時,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曾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穿的就是這種填充碎麻的麻衣,一抬胳膊衣服就破了,還因此誕生了一個著名成語——捉襟見肘。而南方則用木棉來填充衣物,但木棉是粗纖維、韌性差,保暖性更差,因此白居易還有一首詩叫:“木棉花冷得虛名”。

唐宋時期造紙術發達,還誕生了“紙裘”,在衣服裡填上廉價的“楮皮紙”來保暖,成了當時的老百姓心酸的冬日選擇。

甚至在此基礎上,還誕生了“紙被”和“紙帳”。

可以說,在棉花來到黃河、長江流域之前,冬天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直是生死考驗,他們穿不起蠶絲衣,更用不起昂貴的皮毛,中原地區羊毛紡織物也少,他們只能想盡辦法用麻、紙硬抗。

而從“紙裘”也能看出,雖然宋元時期就有了棉花,但並沒有大範圍普及推廣,真正推廣還得感謝朱元璋呢。】

朱元璋聞言驚喜抬頭,手指自己:哦?

【或許是朱元璋小時候捱餓挨凍記憶深刻,也或許是明朝遇上小冰河期氣候一直格外寒冷,朱元璋曾下令每十畝地必須種半畝棉花,從國家與法律層面都強制推廣,棉花才在得以在大面積種植。

棉花產量高、紡織成本

低,
它帶來的溫暖,不僅溫暖著千千萬貧窮的古人,直到如今,我們如今的生活也還被棉衣、棉鞋、棉帽溫暖著。爺爺小時候一件棉衣穿了又穿,哥哥穿完弟弟穿,穿得棉絮都打結成團了,還是穿,如果過年能有一件絮了新棉的棉衣,那能高興一整年呢!

而且棉花的籽還能榨油!

以前吃不起豬油,家裡都吃棉籽油。】

這下好了,不提朱元璋驕傲自得地昂首挺胸了起來,宋朝以前的時空都打了雞血,紛紛命人沿著林老夫子說的路線,去開拓蜀身毒道——茶馬貿易都成了其次了,一定要將那棉花種子帶回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