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對比對比


而宋之後的

明清(已對這段歷史瞭然於心,與此同時,他們的眼界早已被兩宋、元朝、自家稀奇古怪們的昏君拓展了。正所謂明君好得很相似,昏君卻都各有各的昏,因此,萬曆年間,張居正只是跟著嘆了一聲,沒有在心中留下太多波瀾。</p>
                          <p>畢竟他面對的皇帝雖說沒有徽欽如此昏聵,但也實在好不上哪裡去。</p>
                          <p>而且,張居正今日心情格外好,內廷裡傳出消息來——李太后宮中有個王氏宮女懷孕了!</p>
                          <p>紫-禁城裡就一個男人,這宮女懷得是誰的孩子不言而喻。</p>
                          <p>聽聞是偶然臨幸,因此朱翊鈞自己都忌諱不願多聲張,還是查了內起居注的檔才確認無誤的。</p>
                          <p>雖說在太后宮中臨幸宮女讓張居正眉頭一皺,但總歸皇上將要有後了。</p>
                          <p>張居正心頭一鬆,忍不住撫須微微一笑:終於能換個學生了!</p>
                          <p>清朝,康熙對宋史毫無興致,畢竟愛新覺羅也是女真後裔,與宋時期的完顏金都源於肅慎,因此比起同情宋朝,康熙心中當然更偏向金國——不過皇太極已經定下了調子,否認滿清與完顏金之間存在聯繫,他將滿清從金國女真、元代女真中劃出了界限。</p>
                          <p>這是很明智的,大清不需要那個古老的女真,而需要一個嶄新的滿洲。</p>
                          <p>否則漢人對他們的接納程度會更加低。</p>
                          <p>康熙開始學習漢法、漢制,企圖去了解漢人,才震驚地發現他們居然有“九世之仇猶可報也”的想法,也就是說哪怕是明朝的漢人,都還謹記宋朝覆滅漢家傳續斷絕的仇恨,所以他們才會如此敵視清朝,漢人太喜歡修史書了,每一道砍在他們身上的刀痕,他們都會記得清清楚楚。</p>
                          <p>一開始康熙也不明白,他們也和漢人不一樣,並不會在乎什麼“世仇”之流,所以當時生活在前明的女真人沒有一個會為了兩百年的舊賬就想著反明覆元的,元朝亡了就亡了唄,在入主中原之前,或許女真人對自己的歷史淵源都充滿了模糊。</p>
                          <p>如今聽林老夫子講宋史,康熙那種古怪之感又冒了出來。</p>
                          <p>怎麼數百年之後,漢人還在為靖康而扼腕?</p>
                          <p>他們從不曾忘卻,也從不願忘卻。</p>
                          <p>哪怕大多漢人都不知家國,但那些文人士大夫便已夠了……康熙不由因這個從心中升騰起來的念頭而顫-抖。</p>
                          <p>#</p>
                          <p>這邊,林菱退了房,與兩個爺爺臨時買了去韶山南的高鐵,坐高鐵過去很方便,只要半個小時。在高鐵上,林菱悄悄避開兩個爺爺,給寵物醫院又轉了過後幾天的住院費。</p>
                          <p>等下了高鐵,到了那一片荷花池後面的三間半普普通通的農舍,林菱才開了直播。</p>
                          <p>【太陽曾經在這裡升起。】</p>
                          <p>各朝都收到了開播通知,大多的人都放下了手上的事,有些好奇地望著面前這平平無奇的三間土胚房子。</p>
                          <p>明萬曆年間,張居正微微仰頭,此刻的大明也是一個晴天,陽光普照大地。他望著滿地浮光躍金,輕輕呢-喃:“太陽啊……”</p>
                          <p>林菱沒有再多說什麼,她跟隨隊伍排隊進去,然後蹭了一個前面導遊的講解,聽了一路。</p>
                          <p>因為裡面很小,所以很快就看完了,但兩個爺爺都很興奮,因為這裡面的牆上還掛著好幾張舊照片,這裡面的陳設都是那麼質樸。</p>
                          <p>【一對最平凡的農民孕育出來的孩子,所以天然地會和我們站在一起。】</p>
                          <p>導遊這麼說。</p>
                          <p>但林菱卻不大認同這個觀點。</p>
                          <p>走出來等車準備去紀念館的時候,林菱就忍不</p>
            <p>住對爺爺說:</p><p>本作者南風不盡提醒您《諸朝看我直播鄉村生活日常》第一時間在.<a href=" p="">

【用出身去斷言將來,我覺得不對。古往今來,也有不少出身高貴的人拋棄了自己的階級選擇了老百姓,也有不少出身微寒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他出身夠低了吧?但是最後怎麼樣呢?他們大多最後都忘了自己的出身。這句話不對。】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本來對後世去看那幾間老房子便有點預感,果然聽到林菱說起了他,他不禁嘀咕道:“咱以前可是住窩棚的,哪裡住過瓦房,瓦房都是地主老爺才能住的。”

後來聽到林菱說他忘了自己出身,朱元璋就不服氣了:“咱何時忘記了?咱若是忘了就不會給老百姓發《大誥》了!咱若是忘了,便不會那麼嚴厲懲治貪官了!咱沒忘!沒忘!”

林爺爺笑道:

【是,爺爺贊同你的說法。導遊也是隨口一說,不必太過較真,畢竟每天要面對那麼多遊客,他們說的時候也有臨場發揮不夠嚴謹的時候。】

林菱吐了吐舌頭,確實是,但當時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聽得有點生氣,才會計較這兩句話。

幾人說說笑笑,又去了紀念館。

紀念館就大多了,看著那些舊物,再聽每一件物品的講解更是令人眼眶發熱。

偷偷珍藏了二十多年的犧牲兒子的衣物;穿了二十年打了七十三個補丁的睡衣;一輩子只擁有過一塊手錶,錶帶粘了又粘、錶盤修了又修;用完了不捨得扔掉的火柴盒,再買更便宜的散裝火柴棍裝進去,連火柴盒上刮火的磷片都用得節省得很;當年大典上,莊重的外衣裡面,卻是一件破了四個大窟窿的羊毛衫;就連會見外國首相時,也穿著背後打滿了螺紋補丁的褲子。

秘書勸他換一件,他卻分外開朗地說,沒關係,不會有人看我後面的。他還說我們少穿一件衣服,將士們就能多買一顆子彈。

朝鮮送來的高麗參,廚子給他泡了酒想給他補補身體,他卻全給客人喝,瑞士送給他個人的金錶,也不留下,轉頭上交給國庫了。

林菱最後看到那兩袋廉價的塑料包裝著的葡萄糖,還是忍不住淚目了。

誰能知道呢,一生粗茶淡飯,吃過最高級的補品竟然是葡萄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