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詩歌比拼


林菱是愉快地p完九宮格髮圈以後,才發現直播間有人還在糾結她早上隨口一提的詩的問題,她不由失笑:

【我早上隨便說的,你怎麼記到現在?幹嘛那麼真情實感,你破防什麼,你又不是乾隆。】

清朝,被林菱隨口一句話氣得連早膳都沒有用,軍國大事也擱置一邊,磨牙切齒了半天終究還是咽不下這口氣的乾隆:“……”

何況,那個一片兩片三四片,明明不是他寫的!何故張冠李戴這樣抹黑他的詩文!

乾隆當然也不是全然目空一切,他當然知曉自己詩詞比不過李太白、杜甫,也論不過蘇東坡,但被臣子哄了幾十年,壓根聽不到別的聲音的他,以為放眼大清,他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除了納蘭性德,他分明寫得比翰林院的文人寫得都好、都工整!

因此,他倒要見識見識,這後世的詩人,又能寫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來!

林菱想了想,覺得自己這個文化水平實在講不清楚,於是伸出手指戳了戳林爺爺,問道:

【爺爺,咱們既然到了橙子洲頭,咱們就狂妄一點吧,你覺得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誰的詩能夠比拼一下!】

林菱看熱鬧不嫌事大地叉腰說著。

【那個人間富貴花網友說他不懂北國風光寫得有多好,我也講不清楚,您給講講!】

林爺爺這才從沉默地眺望中回過神來,他愣了一下,這才笑起來:

【要是真的狂妄一點說啊,我個人認為,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就咱們詩仙李白的詩能夠相提並論了,但是也不盡然,既然要比,咱們不能光比一首,就把李白、杜甫、蘇東坡、陶淵明等等都拉出來比一比!我們也不拿最好的沁園春來比,先比比其他的,你看公平嗎?】

這話一出,除了這幾個人名字一個也沒聽過得秦漢三國等時空無比淡定,盛唐以後的朝代全都炸鍋!畢竟這些被林爺爺拉出來的,都是各朝各代最頂流的詩人之一,古人追星追得便是他們,古人搞飯圈文化可不比我們差,追起星來也是無比瘋狂!

比如盛唐時空,愛李白愛得痴狂的魏萬,他從河南王屋山出發,只要聽見李白在哪裡駐足停留,就立刻趕去見他一面,從北到南,大半年長途跋涉了三千里!

目前,他還沒追上,正鍥而不捨趕往揚州,懷中還揣著自己寫的長詩,只盼望有生之年能追上太白兄,給其一觀。

因此,他聽說居然有人敢與太白比詩,頓時停下馬來,雖沒有發言權限,卻還是騎在馬上,氣鼓鼓地仰天質問:“好大的口氣!不怕閃著腰!”

還有寫下了十五首詩來稱讚李白的杜甫(這數量比寫給妻子的情詩還更多),也深深為李白的文才傾倒,但此時他卻更多的是羞赧:“我之陋詩,怎能與太白相提並論?”

他一年四季,有三季都在思念李白,因此寫了三首春秋冬思念李白的詩,後來連夢中都夢見李白,便還寫了兩首《夢李白》……但是不知怎麼回事,太白兄好像沒有收到他寄來的詩,並沒有怎麼給他回詩……杜甫沮喪中又有點委屈。

而張籍卻極喜好推崇杜甫的詩,聽聞仙蹟拿李白與杜甫相提並論,還稍稍能夠接受,但心中還是認為杜甫乃大唐第一詩!

這麼想著,他又將謄抄的杜甫詩燒成了灰,攪拌上蜜膏,滿懷虔誠,一勺一勺吃進了肚子裡。

“腹有杜詩三千,我必將也能寫出名揚千古的好詩!”張籍一碗蜂蜜紙灰下肚,滿足地擦了擦嘴,心中想,他堅信,無人能

超過杜詩!

林爺爺這話實在太拉仇恨,不亞於在娛樂圈拉踩diss各種偶像團體,林菱都被林爺爺這口氣嚇了一跳,佩服地豎起手指:“爺爺,你這個話要是被人放到網上,可能會被人噴死的。哈哈。”


“不,你聽我說。”林爺爺卻自信地擺擺手:“我不是亂吹牛,爺爺這話是有理有據的,那這樣,咱們就先來看李白的詩。”

【李白有一首《上李邕》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寫得是真好啊,自由豪邁、海闊天空,又表達了他驚世駭俗的理想,簡直是千古絕句。】

各朝的人不論有沒有讀過李白這首詩,皆在品味,對林爺爺的評價都覺中肯,點頭如搗蒜:果然好!絕佳!這話倒是不虛了!

唐朝,如魏萬一般千千萬推崇李白的文人墨客都搖頭晃腦誦讀起來,只覺讀之口齒生香。就連貞觀年間的李世民,都拍手道:“的確好極!不僅豪邁、自負還有仙風道骨!”

【那我們這頭是怎麼寫的呢?聽好了啊!“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李白是化作了大鵬鳥,飛向九萬里外的仙境,而我們繞著地球飛過八萬裡,巡視天上銀河!

這意境不差吧?這氣度不輸吧?】

林菱點點頭:“打個平手!”

【好,那就算平手!再看一首。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中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將深長的痛苦與離愁、長時間的懷才不遇與壯志難酬都用最誇張的比喻描繪出來了。】

“這句也極好啊!時光飛逝之感恍若猶在眼前!”各朝古人們也紛紛誇讚。

【那我們怎麼寫呢,我們寫:“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時光飛逝又如何,何必要等?那些人像蒼蠅一樣嗡嗡叫就讓他叫去吧!為什麼要等?不如與時間賽跑,化被動為主動,去爭這朝夕!】

李世民見多了吟詩作對“愁更愁”的詩句,但卻很少見這樣大氣至剛的風度,人家還在愁,後人的詩卻分秒必爭,為什麼那麼急迫?連發愁的時間都沒有留給自己。

“不簡單!不簡單!好一個只爭朝夕!”這首詞非常合李世民的脾氣!

詞起源自梁代,在唐代已然形成但要到宋朝才無比興盛。在唐代的時候,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這一類風格豪邁的詞幾乎沒有能夠得見的,因此不僅李世民聽得眼前一亮,唐宋兩朝的人也都能明白這句詞的價值。

“渾然天成啊,字句質樸卻又叫人難忘。”蘇軾是最喜歡這樣的詞的,他連忙抄寫在紙上,準備日後細細品讀。

【李白自負自信,他揮筆一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們卻寫:“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等待君王垂憐愛惜人才,將自己召回長安的李白,還在等李隆基回心轉意,而我們卻早已將天下家國裝在心中!就算是一介布衣又如何,改造這個蒼莽大地,捨我其誰?】

“好!好哇!”

明洪武年間,竟是朱元璋頭一個跳了起來,他不是文采飛揚的皇帝,卻也格外欣賞這種擲地有聲、慷慨淋漓的詩句。

誰主沉浮,這問鼎天下的英雄豪傑咱老朱也算一個……等等!哎……朱元璋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他拍手叫好的姿勢“噶”的一聲僵住了。

這哪裡寫的是自信啊!

朱元璋整個人呆住了。

明萬曆年間,早就猜到了什麼的張居正挽起袖子,也將這句詩端端正正地抄了下來。他是個從不

推崇詩歌的人,但是這句詩卻讓他感同身受——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感同身受。

【李白還有一句千古名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爺爺也喜歡!“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豁達樂觀,想必也激勵了很多人。

人生旅途中的重重困難險阻終將過去,不屈不撓、堅韌不拔,李白坎坷不平的人生也到了新的境界了啊!】

唐朝,隱居廬山的李白半醉不醉,聽到此,釋然地微微一笑。先前觀看仙蹟品評自己的詩,他不發一言,對於如今這個千瘡百孔、盛世不在的大唐而言,那些詩也好像隨著盛世而毀於戰火了,反而讀到後詩,更令他心潮澎湃。

那麼這一次,後人的詩會怎麼寫遼闊的大江,怎麼寫豁然開朗的新人生呢?

【我們沒有寫自己怎麼樣,也沒有將痛苦寄情山水。我們寫:“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李白濟世救民、匡扶社稷的夢想破滅了,而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重整了舊河山,收復了雄奇險峻的故都,才能寫出這樣的豪邁之言。

但這首詩寫得絕妙的不止是這一句,還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我們借用它,在這首詩裡為它賦予了新時代的新意義:四季變化,天地運行不息,這是客觀規律,也是“天道”,而我們也應當不斷向前,不斷自省,這也是人類社會中的自然規律。慷慨高歌、高興之餘,我們也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最後還諄諄教導學子:人間正道是滄桑,不要停留,不要自滿,讓我們繼續前進啊……】

這兩句詩一出,好像各朝的人都啞了嗓子,慢慢才回過神來。

唐,李白怔忪了一會兒,才哈哈大笑:“平生能得見如此好詩,是白之幸啊!”

他手舞足蹈,為後世還於舊都、大勝而歸而高興,旋即又想起來如今大唐四處烽火狼煙,天子逃離長安,又漸漸低落下來。

還於舊都,我們何時也能還於長安?

不過仙蹟說得是,匡扶社稷、濟世之志不應當寄託於長安的君主,他也有很多還能做的事!李白望著手中緊握的筆,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