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





後來哥倫布探險隊在首次到達美洲後發現了玉米,便將玉米種子帶回獻給西班牙皇室,從此玉米就從歐洲漸漸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玉米是怎麼傳入種-花家的呢,其實蠻多不同的說法的,現在大家都認為玉米的傳播渠道並非單一,而是在大致的時間段,由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路徑把糧食帶入了種-花家。簡單來說,一是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從西亞傳入我國西北;二是由葡萄牙人先把玉米帶到了阿三家,然後經過緬甸傳入我國雲南;三是葡萄牙人與出海貿易的種花商賈沿著鄭和下西洋開闢的航海道路,通過海路將玉米傳入我國閩浙粵沿海。




但這三種途徑大致都是在16世紀中葉以後,目前種-花家最早有關玉米的記載始於明嘉靖年間,一個叫趙時春的人在《平涼府志》中寫道:“番麥……苗葉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實……三月種,八月收。”他不僅描寫了玉米的外貌細節,還寫了玉米播種和收穫的時間,讓我們能夠判斷這就是我們日後說的玉米了。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指出:“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又云:“苗心別出一苞……苞上出白鬚垂垂……黃白色。可炸炒食之。”




嘿,李時珍還挺潮,會做爆米花。




而“玉米”一詞首見徐光啟《農政全書》:“別有一種玉米,或稱玉麥……”這就是玉米的由來了。】




明永樂之前的各個朝代聽完都覺得非常沮喪:好嘛,這美洲沒聽過,這歐洲也沒聽過啊!歐美二“洲”究竟在哪裡呢?原來這天下竟如此博大!還有這葡萄牙到底是什麼牙?真是古怪,是個人名還是地名啊……




而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不滿地嘀嘀咕咕:




“那嘉靖,先前林姑娘說張居正的時候就說過,嘉靖隆慶年間土地兼併嚴重,可見這嘉靖也不是什麼好皇帝,但他運道怎那般好,又能得番麥還能得張居正……”




秦王朱樉指正:“爹,張居正是萬曆朝的。”




朱元璋恨鐵不成鋼地白他一眼,還沒說話就聽朱棣插嘴:“二哥,爹沒說錯,你沒算算那張居正多大?他輔佐的萬曆是幼帝,說明那隆慶龍椅都還沒坐熱就歸天了!那張居正肯定是嘉靖朝生人嘛。”




朱棣自打知道自己的後人將要小宗入及大宗,尤其那沒用的萬曆是自己的子孫後人,就各處留心,生怕爹想起來他這個祖宗給他一頓打,因此早已通過林菱的隻言片語推斷出了張居正的大致年歲。




朱元璋這才重重地哼了一聲。




那嘉靖既然不是明君,憑什麼得能臣還有糧種?




朱標一眼就知道自己老爹在想什麼,於是角度奇特地寬慰道:“爹,好歹也是我大明的皇帝,這運道也是大明的運道。”




那嘉靖也不知曉是老四的後人還是他的後人,但不管是誰,都是大明皇帝,這運道給了他便是給大明續命,總比給那什麼清朝好些。




朱元璋也想到了這一節,竟然真的被朱標的話撫慰了,彆彆扭扭地接受了那嘉靖鱉孫,甚至還嫌棄他運氣不夠好,沒生出個能為大明續命兩百年的兒子來。




而萬曆朝,張居正眼眸瞬時一亮。




原來那玉米就是番麥!




他自然知曉,戚繼光在浙江練兵時就在山地種了一-大片番麥田,他種那麼多……主要是用番麥來餵馬。是的,在明朝,玉米傳入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更沒能大面積種植,主要是作為給牛馬吃的草料而小範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