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有張居正3





三國,正在外討伐叛軍的諸葛亮,帶著麾下一群不大聽話的武將,不僅要指揮戰局,還要兼顧後勤糧草,戰後回到中軍大帳,諸葛亮強忍身體的不適,聽得張居正之事蹟,不由在心中大為感慨:蜀漢的情形又好過多少呢?外有群狼環伺,內有平庸少主,唯獨強過一點的是阿斗也無大才,但勝在聽話聽勸,也不奢靡無度,比那所謂萬曆帝的品性好過不少。只盼望若有一日他不幸身故,阿斗也能得一張居正,我蜀漢無憂矣!




唐朝,李世民遺憾地搖搖頭:“這般看起來,這張居正雖被文人士族所惡,其善政卻被百姓銘記,的確當得起千古之名!朕雖不知曉那明朝究竟是個如何的朝廷,單聽仙蹟所言,便知已頹敗到了極點!皇帝無能、內憂外患之下,其還能一人支撐苦苦朝局,又還能將朝堂上下肅清,實屬不易!”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兩人都是極為聰明之人,也深諳為官之道,他們不由將自己放在那張居正的處境中去設想,都在心中打了個寒顫——若是他們在那種情形下,他們能做到如此嗎?能堅持心中信念抱負連身家性命也不顧嗎?




宋,趙匡胤本來只擔憂武將擁兵自重、裂土封王,如今聽了張居正的故事,欽佩歸欽佩,但身為一個從臣子造_反當上皇帝的人,他下意識感到一絲不安:文官聽著也不大可靠,那究竟該如何保趙家江山呢?




明,永樂二十年,已年老的永樂帝作為一個被文人春秋筆法禍害頗深的受害者,不由袖著手冷哼一聲:“那群文人慣會諷議朝政,標榜氣節,裝得一副至誠為公的模樣,其實貪贓枉法起來比哪個奸臣都狠!還有臉罵那張居正擅權,若是叫他們得了機會,只怕操縱朝政起來也不遑多讓!”




除了照常罵文人,朱棣卻並沒有像趙匡胤一般很在意張居正所謂壓制皇帝、擅權之事,朱棣為君手段強硬,因此只是冷哼一聲,皇帝若是連臣子都壓制不住,還當什麼皇帝?




那萬曆鱉孫自己沒有統御天下的手段,幸好遇到的是張居正!




當了皇帝才知道治國理政有多難,平天下又有多難,他徵北四次,還未能靖安邊境,而張居正卻不僅能治國還能調兵遣將平天下安定!




不止,張居正甚至還會掙銀子!




朱棣想到自己打仗跟那摳搜兒子要錢的場景,真是心酸不已。




他真盼望有這等輔佐社稷的能臣!




為讓建文帝坐穩皇位,他那偏心的老爹把開國功臣、能臣武將全殺了個乾淨,靖難之役又打沒了朱棣自己麾下得力的武將,後來連道衍和尚也走了,朱棣吃夠了沒有能臣幹吏的苦,恨不得穿過仙蹟的另一頭,一把將萬曆朝的張居正薅過來給自己幹活!




他心中檸檬樹生根發芽:那萬曆真是好命,仙蹟說了大明兩百多年國祚,只出了一個救世之相啊!若是遇到個只知道弄權不懂治國的王-八……




隨即他又在心底打鼓:那女子說,他的子孫傳到朱翊鈞這輩,得張居正力挽狂瀾,為大明續命七十六年。那推論下去,豈非朱翊鈞後不過一兩代人,大明就亡了?




大明怎能亡!永樂帝心下不愉,下旨:“將太子與太孫都叫來。”




打不著那曾曾曾曾……孫子,他還不能教訓教訓這鱉孫的祖宗們了?




等候期間,他想到那些文人攻訐張居正的話,愈想愈氣,忍不住給那後人女子留言,誰知,他剛發送出去,正巧同一時間也有人評論,於是就見兩條評論緊緊挨在一起:




【happy forever Big king:文人誤國!】




【棣子,開門,是爹地:文人不可信!】




林菱沒忍住:“噗。”




自己笑了好久,林菱不禁揶揄道:“你們父子倆真可愛。”




永樂二十年,已有些老花眼的永樂帝將仙蹟投放在一扇巨大的大黃花梨木屏風上,他捏著放大鏡才能看清楚上頭小小的評論字跡,也無法抵消他心底冒出來的一絲心虛。




那個是他爹吧?




而心虛過後,又是極複雜、酸澀的情緒滿溢胸腔,戎馬一生的馬上皇帝久違地想起了還在父母身邊承歡膝下的日子,他顫抖著皺紋滿布的手,終究還是放下了。




【棣子,開門,是爹地:什麼父子倆?】




永樂帝默默撇了撇嘴,他就知道老爹沒認出他來,畢竟連他自個也看不懂仙蹟分配給他的名字。其他人都是漢字,偏偏自個得了稀奇古怪的番邦名字,永樂帝心中早有不滿,只是不願說出來。




不過那仙蹟中女子看到朱元璋的評論,忽然又咧嘴一笑,永樂帝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