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有張居正2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的年初,京城又降大雪。




這一年,距離張居正離世已三十餘年了,六十九歲的李太后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或許是這場大雪讓她又想起了曾在雪中獨行的張居正。她也成了唯一一個敢在萬曆面前懷念張居正的人。她臨死前或許也醒悟了,皇帝不行,大臣也夠嗆,如今朝廷敗壞成這樣,滿朝文武誰又能成為張居正呢?她含淚對萬曆說:“人人都有私心,唯獨張先生沒有。”




可是萬曆仍舊沒有為張居正平反。




我們都說大明兩百多年只出了三個天才神童,除了唐伯虎、徐渭之外,便是張居正。他兩歲認字、十二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二十三歲為進士。這樣一個聰明絕頂之人,會看不穿身後事嗎?他早就知道自己死後不會有好下場,他也早已做好了殉國殉道的準備,在改-革反彈巨大的“京察事件”中,他向吏部尚書楊博剖明心跡:“為天下的長治久安,為富國強兵的實現,僕將以至誠至公之心,勵精圖治推行改-革,縱刀山火海,僕置之度外,雖萬死而不辭!




之後,他又在給朋友耿定向的信中說:“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即使“蒙垢致怨”,也“無畏於浮言也”;他在《答河漕按院林雲源言為事任怨》中說:“念己既忘家殉國,遑恤其他,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孤不畏也。”




“機阱滿前,眾鏃攢體”,




哪怕前路都是陷阱,哪怕萬箭穿體,也不畏懼。




雖千萬人,吾往矣!




怪不得人說,他是大明最後的風骨。】




視頻已近尾聲,這視頻在播放時還配有背景音樂,把林菱聽得眼含熱淚,包子都啃不動了。




而諸朝也聽那曲子在婉轉地唱:“我自關山點酒、千秋皆入喉,更有沸雪酌與風雲謀;我是千里故人,青山應白首;年少猶借銀槍逞風-流……”




古人雖不解為何用這首好似描寫武將的曲子來配身為文官的張居正,可這曲子詞雖寫得奇奇怪怪,調子倒不差,聽來便覺深痛與孤寒,好似那畫中飄飄揚揚的風雪,果真落在了歷史上的張居正眉眼之間。




那畫面定格在那雪中如青松般的背影上。




【最後,我們用一句詩來送太嶽公。】




風雪中浮現一行字。




【誰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風雪送一人。】




跪在金鑾殿上的張居正,靜靜地聽著仙蹟中的後世之人如何評說他,在聽到這詩句後,他也在此刻垂下眼眸,能夠含笑輕嘆了一口氣。




可惜,身旁無酒。




真想與後世之人對飲啊。




後人知他之志,他亦九死其猶未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