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書同文3





向來不學無術、一讀書就犯困的晉王朱棡思緒卻飄在別處:這老夫子脾氣真好,待學子耐著性子、循循善誘,連他都聽得津津有味,他若是得這樣一個好先生,想來也不會被老爹罵蠢材了。




方才忽而聽到“天靈靈地林林女士”的畫外音,他們也對林爺爺有了新的稱呼。只是又不免疑惑,這些聽課的孩子怎的不恭恭敬敬稱呼夫子、先生,反倒叫其“爺爺”,難不成這些都是那老夫子的孫兒?




唯獨少年燕王翹著二郎腿坐在酸枝木八仙椅中,一邊晃晃蕩蕩,一邊也在思索些不相干的事兒:“這些後世之人取名怎的那麼古怪冗長?‘天靈靈地林林女士’難不成是她的號?可正經人誰用這種名號呢?”




另一頭,卻是貞觀眾臣在對著仙蹟所言連連點頭。




“的確如此,小篆並未推行下去,秦吏日夜抄寫文書,書寫必要快速、便捷,小纂雖美,比大篆也簡化不少,但筆畫卻仍舊太過華麗繁雜,不夠實用。”房玄齡嘆道,“李斯本是刀筆吏出身,但已官拜為相的他,也快要忘卻身為刀筆吏有多艱辛了。”




杜如晦也嘆息道:“人都說‘秦篆漢隸’,大秦覆滅了,小篆便好似也隨同秦朝一同葬送在那一把咸陽宮的大火之中 。”




漢高祖時期,小篆與漢隸並行使用的劉邦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漢承秦制,如今小纂依舊是他大漢的官方書體,但底下官吏都在使用隸書,就連他自個批覆奏疏都常用隸書。他扭頭問已匆匆進宮來的蕭何等人:“這般說來,終有一天隸書將盛行於天下。”




蕭何道:“必然如此,隸書便於抄寫,在秦時便盛行於官吏中。”




劉邦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但也是個聰明人,思索片刻便道:“我大漢不必再多做這勞什子文化改革,秦篆圓轉流暢、整齊劃一,隸書終究不夠穩重,官吏們愛用隸書便用著,乃公不禁止,但天子威嚴肅穆,不能不用小篆。仙蹟也說了,小篆雖短命卻也長命,兩千多年都未曾消逝,自有其命數。”




而漢武帝時期早已沒了這困擾,漢隸盛行,漸漸取代小篆為官方書體,小篆已衰落到唯有祭天文文、兵符、印章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