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書同文2





明清前的時空都聽得稀裡糊塗,歐洲是什麼洲?又在何處?而已經派鄭和下西洋的永樂皇帝倒是能聽懂一點,不禁陷入了沉思——大臣們多次上疏反對再次開海下西洋,連太子朱高熾也諫言下西洋勞民傷財,國庫難以支撐。他原本已經動搖猶豫,如今卻又重新堅定了起來。




聽起來後世與歐洲聯繫緊密,似乎連那些外夷紅毛的歷史淵源也知曉,為何會如此?連私塾先生都對夷人之事如數家珍,想來後世朝廷早已與外邦連通貿易,如此便說得通了,這開海定有益於家國的巨利,否則後世朝廷怎會傾力而為?




如今已是永樂二十年。朱棣獨自坐在大殿裡沉思,年老的他已經失去了妻子徐皇后,雖兒孫滿堂,他卻沒有召見他們一同觀看仙蹟。




他反倒遣退了所有宮人,孤獨、倔強地望著那閃爍著光芒的天上巨眼。




無人理解他、世人詆譭他,甚至江南還有些文人在暗中懷念建文帝,卻不知後世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上天認為他做得好嗎?他能看見這仙蹟,卻不知九泉下老爹老孃能看見嗎?大哥能看見嗎?他們……可會怪罪他謀朝篡位、不孝不敬?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年老的康熙木然地躺在暖炕上,他剛剛將寄予厚望、悉心培養了近四十年的太子胤礽再次廢黜,如今正囚禁在鹹安宮。他自己也因此心神俱裂、病倒在榻,今日甚至不能起身視朝,如今聽到仙蹟說歐洲,康熙便命李德全去藏書閣將世界輿圖取了出來,輕輕點在西方那破碎的大陸上,喃喃道:“分裂……”




曾經大清也面臨著這樣的困境,滿漢之間衝突尖銳,始終無法融合一體,江南漢人沒有完全歸心,當初他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又滿懷對赫舍里氏的懷念,將才滿週歲的胤礽立為太子,又刻意讓太子接觸漢臣,希望能借太子這“嫡長宗法制”的正統招牌籠絡漢人,雖立竿見影,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法。




漢人的嫡長制,到了他的大清,卻不管用了,想到自己其他幾個兒子爭權奪利、籠絡朝臣的手段,他不由冷冷地垂下了眼。




保成雖已廢,這偌大江山,他卻想不出還能交給哪個兒子。




如今儲位高懸,只盼望仙蹟能早日講到他大清,讓他明瞭大清的未來……




【我們沒有像歐洲一般分裂,其主要原因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讓我們終於有了大一統的概念,後世的王朝無不在追尋這個“大一統”的目標!其次,便是這次秦朝全國範圍內的文化統一,為我們華夏文化賦予了堅硬的文化內核,不論之後王朝如何更迭、紛爭、割裂,我們終究會因這個文化認同重新團結在一起,即便付出巨大代價也在所不惜,無一例外!所以在“書同文”之後的兩千餘年裡,我們中國再沒有如歐洲一般長久的分裂。不論是什麼民族、是什麼血統,我們都認同我們是種-花-家。】




【可以說,李斯與他的小篆,塑造出了我們的文化骨骼,我們的漢字在此基礎上,慢慢演變,長出皮肉,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璀璨。即便秦朝覆滅了,他的小篆卻依舊生存在歷朝歷代,深受文人的喜愛。即便在今日,我們也用小篆篆刻印章、在書法中學習篆書。而李斯所寫的小篆因金鉤銀劃、纖細卻有力,被稱為“鐵線篆”,非常漂亮,李斯在政治上的卓越才能往往讓人忽略了他在書法上的成就也毫不遜色。來,何為“鐵線篆”,爺爺這就現寫給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