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155章 畢業、政策和修水庫

 李劍垚看著新起的圍牆感到很慶幸,原來的圍牆可以輕鬆的爬上爬下,尤其是小宇家在學校北面,而大門在南面,從他家出來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圍牆上翻越的。 

 這次圍牆搞的這麼高,翻越起來不方便了,李劍垚也不再需要翻牆了。 

 有了錢,水庫修理的工作也能展開,首先是清淤,趕在雨季來臨前把水庫的水放的差不多,再把水底的淤泥清理一遍。 

 這都是上好的底肥,車輛每天都把這些肥料運出來,那些二等田鋪上這些肥料產量還能再增加一些。 

 水庫裡的魚經過休養,也終於多了好多。 

 於是村裡老少好好的吃了一陣魚。 

 清淤是一個坑一個坑的搞,這樣不至於讓水庫裡的魚都死掉,還得繼續保持有魚才能可持續發展,買魚苗可沒啥地方買。 

 李劍垚想著是不是在蓄滿水之後再投放些魚,不過村裡沒有船,要是冬捕、垂釣的話,還得想辦法搞條船。 

 這邊弄條木船挺不容易的,不臨河不臨水的地方沒多少人會搞船,畢竟不像南方水網發達。 

 水庫依山勢而建,兩山之間就是大壩,所以寬度上是沒什麼可提升的,但仍然增加了大壩的高度和厚度,不同於重力壩的造價高昂,土石壩可以通過增加梯形的厚度和高度來增加水庫的蓄水能力且造價低廉。 

 重力壩是整體結構,土石壩是散粒結構,增加壩體的厚度的時候能夠增加壩體的整體抗水壓的效果。 

 在乾旱的時候,這水庫給田地提供了灌溉,等於活命了整個村子,所以在幹活兒的時候大家也非常的賣力。 

 石料一車車的運來,壩體內側增加了水泥坡面用來防止滲漏,而外側則是一級一級的梯狀結構。 

 壩體上除了洩洪通道,導流槽還有透壓孔,後面山多,雨季的時候水庫也不能一味的只蓄水,水多了自然通過導流槽流出來,保證壩體的安全。 

 建國之後,幾乎每年都有徵調修各種水利設施、植樹造林、公路建設等。 

 村裡很多人都修過水庫,因為窮,那時候的水庫基本都是土石壩結構,搞這些他們非常的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