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62章 我的戰鷹繞著寶島飛

 豆包的話今年應該能包一點吧,到時候李劍垚給搞點紅豆和黃米,要是指望著大隊裡那點收成肯定是不夠的。 

 棉花就更不用說了,農村能在地裡長出來的基本是不去花錢買的,去年的棉襖棉褲拆補一下就是今年的。像是前文提到的大郎家,很顯然是沒有那麼多棉衣的,幾個小丫頭平時基本不出門,誰出門誰穿衣服。 

 其他人家還好些,有些衣服縫縫補補就一直穿著,棉花一點點攢起來,並不是每個新年每個人都有新衣服穿,根本沒那個條件。 

 為什麼直到後面許多年姑娘出嫁,孃家陪送幾床棉被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那是給女兒的重要的嫁妝,除了“一輩子”的寓意,其實更多的是孃家財力的體現,生活必需品,實用性非常的強。 

 陪送的被子越多就代表嫁妝越豐厚,棉花啊,多稀罕的物資。 

 等到收玉米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無論是早年間,還是幾十年後,李劍垚家裡這邊最準時的農業活動保準是收玉米,每年十一開始就可以收割了。 

 等到收割之前,雞場的雞也開始下蛋了。李劍垚建議爺爺和十大爺,按人頭每個人發半斤雞蛋,只一個要求,在秋收的這段時間裡吃掉就行,收購價4毛8一斤,半斤只價值2毛4分錢。 

 補充的營養可以讓人們很大程度的過完這段費體力的日子,但是捨不得吃的,秋收這陣子累倒了,就不是2毛錢可以解決的事情了。 

 這個舉措受到了廣大社員的一致贊同,爺爺也在大會上告誡這幫人,每個人頭都有,誰要是不給老人孩子吃,那以後大隊的福利也就跟他們沒關係了,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