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45章 葫蘆村食品廠

 等到得空再去砍伐,回頭補種樹苗就行。山上的循環經濟倒是讓村裡人玩的明白。 

 院子裡在李劍垚的建議下,沒有直接用土地,而是鋪上了厚厚的碎石,這樣堅硬程度有了保障,也避免下雨天泥濘不堪,還能避免晴天裡揚塵。 

 20畝地就在離廠子不遠靠北的地方,再沿著小路走一段就是水庫了,上風上水的地方,二等田,不佔用大田。 

 還可以藉助水庫下方的泉眼來澆灌,水肥操作起來都方便。 

 人員問題上,選了家裡幾個嬸子伯孃和嫂子們,種菜那邊在村裡選了男男女女10來個人。也有人要來毛遂自薦,在李劍垚教給孃的一些面試大法的摧殘下,頭不梳臉不洗的人被刷掉了。不知道種菜的密度、水肥、打尖、授粉甚至不知道怎麼搭架子的人也被刷掉了。 

 簡單的說你可以在平均線上,但是不能是短板,啥也不會乖乖去刨地。頭臉都不乾淨的人,我敢讓你做吃的? 

 負責蝦油的選了二爺家12伯兩口子帶著6哥建澤兩口子,過一陣子再去。畢竟現在還沒開始種菜呢。 

 種子的問題當然是李劍垚來提供,經過空間優化後的種子,無論在產量上還是抗病能力上都無可挑剔。 

 整地、鋪基肥,打壟。先是食品廠的所有人開始種菜,畢竟這些活兒也都幹過,誰家還沒有在院子裡或者自留地裡種過菜呢。 

 在沒有醃製任務的日子裡,所有人也不能閒著,該幹活幹活,反正都是記工分的。 

 要不是政策不允許,李劍垚倒是想讓廠子實行薪資制。可隊辦企業也有隊辦企業的侷限,不能直接當成國營的廠子一樣,畢竟隊辦企業的工作人員說起來還是農民,而不是把戶口屬性變更了。 

 農民交了幾十年的公糧最後沒有養老糧,而工人交15年社保就有退休金。有些事情,可以不去探討合不合理的問題。 

 人往往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錢可以解決這個世界上99%的問題,剩下的1%可能就是不夠,得加錢。 

 這個廠子就是葫蘆村希望的開始,希望十幾二十年後,社會環境好了,李劍垚可以隨時變更經營模式。到時候鄉親們啥時候想吃肉就吃肉,想吃菜就吃菜,一週想休息3天就休息3天,不用整日裡在地裡刨地卻還時常吃不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