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發展受限

正如閻象所料想的那般,此時此刻,在兗州那寬敞而肅穆的官署之中,曹操手下那群智謀超群、心機深沉的謀士們正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眼前巨大的沙盤,彷彿要透過它洞察整個戰局。

這些人皆身負雄才大略,但面對劉隅竟然能在短短十天內連破三郡這一驚人戰績時,臉上亦不禁流露出凝重之色。顯然,即便以他們卓越的智慧與見識,對此局面亦感頗為棘手。

其中一名面色白淨、長鬚及胸的中年文士忍不住嘆息道:"劉皇叔果真乃天賦異稟之人啊!僅用區區十日便斬獲如此輝煌戰功,其實力之強、手段之高明實在令人心生畏懼。"

他身旁另一人則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昔日我等雖聽聞劉皇叔頗具英雄之氣,卻未曾料到他竟有這般驚天動地之能。如今觀之,此人實乃當世豪傑,不可小覷。"

眾人議論紛紛之際,又有一人高聲說道:"眼下形勢對我方極為不利,若不速速想出應對良策,恐日後局勢愈發難以掌控。諸位皆乃英明睿智之士,還望群策群力,共同謀劃出兵方略!"

中年文士便是那足智多謀的戲志才,只見其眉頭緊皺如麻花一般,滿臉皆是憂愁焦慮之神色,令人一眼便能看出其內心正承受著巨大壓力。

想當初曹操歷經千辛萬苦方才平定叛亂,並順利收服了青州兵,使得自身兵力得到極大增強,但就在眾人為此歡呼雀躍之時,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卻悄然浮出水面——糧草供給嚴重不足!

要知道此時軍中人數眾多,而兗州一地所產出的物資糧食實難滿足龐大軍隊所需。於是乎,在曹操的營寨之中時常可見餓肚子的士兵們啃食樹皮,充飢果腹。

面對如此艱難窘迫之境,戲志才心知肚明,留給自己思考應對之策的時間已然不多,如果不能儘快尋得妥善方法解決糧草短缺一事,那麼後續產生的惡果必將難以估量。

此刻的他正在心中暗暗揣測種種可行之計謀,然而每想到一種可能都會令其心情越發沉重一分,就好似有千斤重擔壓在身上一般讓人喘不過氣來。

兗州在這片荒蕪貧瘠的土地上,莊稼稀稀拉拉地生長著,彷彿是在艱難地掙扎求生。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士卒們,他們如鋼鐵般堅不可摧。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禁心生困惑:如此惡劣的環境,怎能孕育出強大的軍隊呢?然而,現實就是這樣充滿矛盾。

面對日益嚴峻的糧食危機,曹操陷入了深深的困境,猶如被囚禁在黑暗的牢籠中,苦苦尋覓著出路。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竟然動起了死人的念頭,這想法如同九幽地獄中的惡鬼,讓人不寒而慄。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糧食就是極其寶貴的戰略物資,其重要性如同陽光對於萬物生長般不可或缺。而兗州地區本就資源匱乏,宛如一個即將枯竭的水井,如果不能解決糧食問題,曹軍就如同失去水源的魚兒,難以維持長久的戰鬥力。

此時此刻,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尋找一個穩定可靠的糧食供應地!

經過深思熟慮,曹操將目光牢牢鎖定在了豫州這塊肥沃富饒之地。

在他精心策劃的藍圖中,奪取豫州已成為下一階段勢在必得的目標,彷彿是獵人瞄準了獵物,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只要能夠佔領豫州,不僅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的糧食問題,更能為自己的實力注入強大的動力,如雄鷹展翅高飛,直衝雲霄。

豫州地處天下正中,河網如織、水流交錯縱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糧食產區。

然而,現今統治豫州的袁公路,卻橫徵暴斂、強取豪奪,對百姓毫無憐憫之心,其統治自然如沙雕之塔,一碰就倒。

袁公路雖聲名赫赫,但其實不通軍事戰略。他的將領和智囊團成員,即使在當今時代,也絕非出類拔萃之人。

所有這些,都讓曹孟德有了無盡的信心和底氣去迎接一切挑戰。

時過境遷,今非昔比。

若是豫州盡入劉備之手,那麼曹操想要對豫州有所企圖,恐怕就難以得逞了。

原因如下:其一,從道義上講,劉備身為漢室宗親,乃大漢皇叔,也是這個朝代名義上的統治者。

所以,他無論攻取豫州還是其他地方,都順理成章,旁人難以找到反駁的理由。更何況他麾下猛將如雲,關羽、張飛、趙雲等皆有萬夫莫當之勇。

當年虎牢關之戰,此三人合力大戰呂布,打得對方落荒而逃。

這般場景,曹操可是親眼目睹。更讓曹操憂心忡忡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劉皇叔。劉皇叔在曹操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些日子,每當曹操回憶起與劉皇叔的點點滴滴,便感慨萬千。

遙想昔日,王司徒壽宴之上,二人初次相遇,曹操便如鷹隼般敏銳地察覺到,此人必非等閒之輩。

此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無一不印證了曹操最初的判斷。尤其在曹操行刺董卓之前,劉皇叔竟如未卜先知般,精準預見了事情的結局。

不僅如此,他還擁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謀略,竟然能夠未卜先知般地推算出刺殺失敗之後,如何安全逃離雒陽城的具體時間以及最佳路徑。

多虧了劉皇叔傾盡全力的援助,曹操才得以成功避開各路追兵佈下的重重包圍和封鎖線。

如果沒有劉皇叔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恐怕當年曹操早就已經命喪黃泉,成為呂布手中的一縷亡魂了。然而,真正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的,還要數那一場驚心動魄的虎牢關之戰。

在這場戰役之中,劉皇叔所展現出來的卓越才能可謂是令人歎為觀止。

無論是面對狡猾如狐狸一般的李儒時那種處變不驚、機智靈敏的應對方式;

還是在調遣軍隊排兵佈陣之時表現出的有條不紊、沉穩果敢的指揮風格,無不讓曹操心中暗暗為之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