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祭文

 看著一行行蒼勁有力的字體,出現在紙上,劉隅才真正平復了心中的怒氣。 

 他並沒有馬上安排人去辦這件事,在這之前,他還有事情要處理。 

 目前長安經受亂局,首要的任務是穩定,不光是政局的穩定,更是人心的穩定。 

 穩定才能發展,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他召集百官,準備分配任務。 

 如今還留在朝中為官的,無一不是久經官場的老狐狸。 

 世事洞明皆學問,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日馬日磾言辭懇切,想讓王允手下留情,饒恕蔡邕一命未果時,他就準確的做出了自己的預測。 

 王允大概不能長久於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國家的綱紀;寫作,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難道還能長久嗎! 

 事情果如他所料的一般,王允一系列處理事情的方式,很快激起西涼軍的反叛,王允也死在這場動亂中。 

 對於劉隅的才學,馬日磾十分欣賞,才高八斗之名,就算是蔡邕也十分佩服。 

 可才學和政務是並不統一,或者說並不相通, 有多少驚才絕豔的青年才俊, 出口成章,可一旦處理起政務時,還是如同一張白紙。 

 這並不奇怪,畢竟才學靠讀書,政務卻需要歷練。 

 書上講的內容,一般虛無且廣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道理,可政務卻是一件件細小的事,這兩者有著天然的區別。 

 堂上很安靜,沒有一絲雜音。就在這時,劉隅的聲音,緩緩響起。 

 他表情淡然,聲音不大,卻清楚傳到了眾人耳中。 

 隨著劉隅一道道命令發出,馬日磾越聽越震驚。 

 安撫百姓,救治傷員,厚葬有功人員,加強巡邏,防止有人趁火打劫等等,如果這些都是日常工作,讓醫官留意長安城的疾病情況,防止大面積疾病流行,就體現了他的前瞻性。 

 思路清晰,有條不紊,更難得的是他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臉上沒有竟然沒有一絲倨傲之色,言語間透著謙和,對於官員提出要儘快論功行賞的事情,劉隅也從善如流,點頭答應。 

 讓官員儘快把名單提交上來, 以安眾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