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幼稚的政治

 水鏡和王越在飲酒。 

 王越幾杯酒下肚,覺得此酒,綿柔悠長,雖不知名,卻別有一番滋味。 

 “好酒,好酒啊,想不到來到此處能喝到如何好酒,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 

 “寒舍存酒頗多,王將軍但飲無妨。” 

 王越呵呵大笑。 

 “那越就不客氣了。” 

 說完端起一杯酒,飲了起來。 

 趁著王越飲酒的功夫,水鏡看了一眼天色,劉隅送徐庶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按時間上來看,劉隅早該回來了。 

 莫非出現了什麼變故? 

 水鏡素知徐庶的志向,知道他心中所願就是匡扶漢室,對於徐庶的選擇,水鏡有些嘆息。 

 從水鏡的角度看,徐庶跟著劉隅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劉隅寬於待人,手中武將不少,可並沒有像樣的謀士,徐庶正好能補上這個缺陷。 

 袁紹手下謀士眾多,且分屬不同的陣營,徐庶去了袁紹處,必然也會被袁紹掣肘。很難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馬蹄聲在門外響起,水鏡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劉隅帶著陳到,徐庶走了進來。 

 “拜見先生。” 

 …… 

 水鏡看著三人,撫須而笑。 

 看著水鏡的笑容。劉隅莫名的有些緊張。 

 他生怕從水鏡嘴中說出一句,元直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感嘆。 

 過了片刻,見水鏡也沒有抒發情緒的意思,劉隅有些忐忑的心,才漸漸安靜了幾分。 

 幾人又談了一會,劉隅準備告辭而去。 

 王越臨走前,順走了兩壺酒,從水鏡先生笑呵呵的表情看,自己走的這一段時間,兩人談的很投機。 

 幾人離開潁川后, 就直接策馬回雒陽。 

 一路上,劉隅一刻也沒有停留。 

 自從徐庶說過雒陽城防務問題後,劉隅就一直有些擔心。他倒不是害怕董卓派兵來攻。 

 在他的記憶中,回到長安的董卓,就徹底失去了進取之心,他在長安城外建起了塢堡,固堡自守。裡面存著的糧食,足可以支撐三十年。 

 面對如此頹廢的董卓,即便是李儒再多智,恐怕也難說動頹廢董卓,出兵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