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水鏡先生

 用利益說服了眾人,劉隅就開始為少年讀書做準備。 

 先派人把房屋收拾出來,讓工匠開始趕製桌椅。 

 等一切收拾妥當後,劉隅開始在軍中為少年篩選老師。 

 老師的條件很簡單,不需要出口成章,口頌經典,更不需要是哪位大儒的門人。只需要一個條件,認識字就行。 

 劉隅本想著如此簡單的條件,會應者雲集,誰知道到最後才發現,一共才來了幾十人。 

 如今自己手下已經有了兩萬人,最後發現都是文盲。 

 劉隅欲哭無淚。 

 本來還想精心挑選一番,這下徹底沒有了希望。 

 發生在劉隅東漢生涯的第一次招聘,最後以全部通過而結束。 

 人員招聘完畢後,劉隅還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教材。 

 雒陽城早成廢墟,藏書被王允一股腦帶去了長安,如今雒陽城中,連個竹片都沒有。 

 沒辦法,劉隅拿起一張紙,開始書寫。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 

 …… 

 這本改良版的《三字經》,劉隅在雒陽時,曾給蔡邕書寫說,如今在一次寫出來,那是輕車熟路。 

 只有片刻功夫,薄紙之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劉備湊上去看,覺得朗朗上口,簡單易學,卻含著很深的哲理,有些地方,就算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賢弟,這篇《三字經》有些地方,太過深奧,恐怕不是這些先生所能講解的。” 

 不能講解,劉隅有預期。這些人看模樣,也就認識幾個字,《三字經》包含的典故,沒有幾個人會知道。 

 劉隅絲毫不擔心,如今他對這些少年讀書的期許,就是識字,只要能識字就行,至於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不是現階段他們需要考慮的。 

 看著僅有的一群人,劉隅心中也很著急,他在不知不覺間,也走了劉備當年的老路,文輕武重。 

 劉備好歹還有簡雍之流,自己有誰?劉隅想了半天,發現除了自己,根本沒有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