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十萬老幼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幾個優美的小篆,出現在劉隅面前。他看著玉璽一角用金塊補足,知道果然是傳國玉璽。 

 和劉隅的淡然不同,眾人眼神中滿是熾熱。 

 張飛的話,無疑說出了眾人內心的想法。 

 這個時代,皇權觀念根深蒂固,天命論更是深入人心。光武中興時,就一直流傳著關於劉秀的讖語。 

 劉隅看著玉璽很無感,作為堅定的無神論者,劉隅知道,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天命,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不要說他拿和氏璧做成玉璽,就算他用一塊普通的石頭,同樣能夠號令天下。 

 後來光武中興時同樣是如此, 劉秀的權勢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算不用玉璽一樣可以號令天下。 

 如果真有天命,秦朝準備傳至萬世的玉璽,怎麼會二世而亡? 

 這些不過是統治者愚民的手段罷了。 

 真正的天命並不是這塊石頭,而是實力, 當今有實力時,就算沒有玉璽一樣可以號令天下,如果沒有實力,拿著玉璽,就是懷璧其罪了。 

 如今劉隅雖然手下有幾個名將,可是兵卒不過萬人。經歷這場戰鬥後,又損失了三千人,幾千的人馬和之前比,肯定有很大的提升,可對於實力諸侯來說,幾千人在別人眼中,可以直接忽略的存在。 

 最關鍵的一點,劉隅沒有地盤,這就意味著他基礎薄弱,無法長期提供糧草的供應。想要養活這支軍隊,恐怕只能像歷史上的劉備一樣,依附別人。 

 劉隅自從進入虎牢關之後,就一直在思索糧草的問題,董卓西去,討董聯盟很快就會各自散去。 

 沒有討董的理由,袁紹也不會繼續供給自己糧草。 

 劉隅一直就留心糧草的情況,軍中糧草儲備最多能支撐一個月。 

 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劉隅要在一個月內找到糧草,不然,下面的士卒就會一鬨而散,畢竟人家當兵打仗,無非就是為了填飽肚子。 

 來到雒陽城後,意外情況出現了,李儒在洛陽城內留下一群老幼。劉隅細細詢問這些人的數量,足有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