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隨本心 作品

第4章 我是水鏡先生的學生

 劉隅走出房門,在下人的帶領下,一路上穿堂過室,來到王允書房外。 

 進去通報後,劉隅才走了進去。 

 走進書房,只見一位頜有短鬚,面容清瘦老者,一身常服坐於案前。 

 劉隅快走兩步,躬身行禮道:“在下劉隅,劉雲起,拜見司徒王公,王公活命之恩,劉隅沒齒不忘。” 

 王允輕撫鬍鬚,仔細打量面前少年。 

 少年面容清秀,雙目有神,舉止有禮,進退有度,似乎與傳言中的有些不一樣。 

 三年前,在劉隅父親去世時,王允就接到消息,當時因為有要事在身,自己沒有趕過去,只派出心腹之人前去。 

 此去一為奔喪,二是打聽下少年品學如何,若是品學兼優,自己顧及當年情誼,定然會向朝廷舉薦劉隅。 

 誰知回來得到的消息,卻是大失所望,劉隅不但不學無術,品行頑劣,還在郡內呼朋喚友,惡跡滿滿。 

 王允一聽,也就打消舉薦劉隅的念頭。 

 昨天詩文送到他的案邊,讓他驚為神作,可他走出院門後,聽黃三介紹,才知道竟然是劉隅所作。 

 莫非是傳言有虛,還是少年故作韜晦? 

 王允不清楚,只能先把他救下再慢慢詢問。 

 當日把劉隅救下後,劉隅就因為驚嚇,昏死過去。王允當時就有些失望。 

 但一想到還有半篇詩文,就先把他帶回家中安置。 

 今日見他清醒過來,就想問問那半篇詩文的事,若這少年毫無才華,就給他些許錢財,讓他儘快回清河郡去,也算不負當年那份情誼。 

 主意打定,王允開門見山道:“雲起不必多禮,這都是老夫應做之事。” 

 “雲起日前曾讓人傳書老夫,不知這篇詩文是何人所作?” 

 劉隅知道王允必有此問,於是不慌不忙答道:“這詩文乃是在下無意中所作,讓王公見笑了。” 

 無意中所作,王允不相信。 

 “此種格式詩文,老夫聞所未聞,老夫細細琢磨詩文含義,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慷慨悲壯,卻又意味無窮,讀來蕩氣迴腸,卻又平添無數思緒。還有很多滋味,老夫一時也說不清。” 

 “老夫觀其意境,像是一位歷經滄桑,飽受沉浮老者發出感慨。當真是雲起所作?” 

 劉隅沒想到王允短暫時間內,竟然看出這麼多含義,還看出這首詞作者的身份經歷,也不由心中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