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博 作品

第16章 珠聯璧合

 鹿花坳與坡下山村一山之隔,在坡下村最西面的一個三面環山的坳內,坳內大約有1000多平方米東側(即是坡下村的西山)向北深凹,西側魏峨高聳的大山,南面是一個天然壁障,南山和西山之間有一個迂迴的通向淇陵河的通道,淇陵河上看去根本發現不了,河邊有一通道可以進入鹿花坳,淇陵河的河水從通道進入鹿花坳,鹿花坳的淇陵河的水面上放著一隻小船,鹿花坳水面上的這隻小船,壞了修,修了壞,最後一次使用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寺院裡的僧人們,為了救助受傷的抗日八路軍躲避日本人的追捕。

 此時,秋收季節,僧人們種的玉米,穀子,大豆都已成熟,也許是坳裡的溫度高些,柿子樹上的葉子還沒有完全脫落。北山是緩衝而上的斜度,大約有60度左右,滿山的柿子掛在褐色大的樹幹上,這深綠色的葉子陪襯下,一眼望分外的誘人,在開滿紫色小花的苜蓿草的山坡上。

 慧見師傅拿著一個黑色的簫在晨練,那是一個比普通的簫稍微長些的鐵簫,滄海桑田許多年啦,僧人生活在坳裡,山人生活在坡下村,僧人,聽山人們嬉笑人間,山人,聽僧人遙遠的簫聲聲,無事,兩相如春風夏花秋雨冬雪般自然地存在,有事,過命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