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這就是文官監軍的後果,跟宋朝簡直一模一樣,文官監軍從建文朝開的頭,正統朝之時,由內閣三楊之一的楊士奇延續。

 明朝軍隊猛是猛,但也不乾淨,自己貪汙軍糧,吃空餉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前面朱雄英給老爺子提議,軍糧由御馬監掌管。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大批文官也被朱祁鎮強制帶著去了,就是一起去巡察的,而不是去打仗的。

 其實也沒帶多少軍隊,也就五萬京營騎兵和錦衣衛。英宗不出來,他們繼續吃軍糧,吃空餉,這是最好的。

 出來,就只能兵變,不然被抓他到,那些武將都要死。這個時候,京營十幾萬精銳,還在徵緬甸後,回來的路上。

 正如他之前所說,文官裡面也是分黨派的,武將裡面也有跟文官沾親帶故的。

 其中所謂保衛北京中有幾個武將頭子,就是那兩位太后的孃家親戚,都是有兵權的侯爺,所以說,別動不動就恩蔭文官的子弟,進軍隊,進錦衣衛。後面錦衣衛,軍隊被文官滲透,都是這些伏筆。不然成化再搞個西廠出來幹什麼。

 在巡察的時候,軍隊內部在漆黑的夜晚兵變,又正好碰見也先進京上貢,朱祁鎮就趁亂找到了也先。

 然後也先將朱祁鎮送回北京,被某人拒絕,然後就有了敲門皇帝的說法。然後另一個派系趁機登場。

 也先是什麼貨色,

有能力,但也沒有多厲害,區區蒙古草原都統一不了,還想把明朝有重兵鎮守的九邊擊潰?

 明史,還是清朝的再修明史,這一段寫的真是漏洞百出,邏輯混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