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餓了 作品

第77章 汶陽榮氏,孟子“仁德”

 孟何忌繼位宗主已逾半年,行事穩重有大智,對內延續舊制,對外聯姻季氏穩定家族,孟氏上下信服。

 先前,孟閱受天子加冠,平定偽王朝的事蹟傳到曲阜,國中大震。三桓子弟多以之為榜樣,更有不少家臣蠢蠢欲動。

 能力強,聲望高,有封地不去,還是先宗主嫡子。這麼一個人在暇邑待久了實在惹眼,君不見晉國曲沃代翼、鄭莊公克段故事。

 宗主大位已定,為了先父基業、孟氏的穩定,夏諭主動辭行就封。對此孟何忌沉默良久,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沒搞什麼挽留辭讓的戲碼,多餘。

 二人本就是雙胞胎,自小同吃同住,家庭和睦,生活富足,上學也是一起上的私教,形影不離十餘年。再是貴族教育早熟、心思重,十三四歲正熱血的年紀,兄弟之間真沒那麼多彎彎繞繞。

 先父早逝,閱弟如今慮及大局,離家就封,孟何忌覺得這個兄長,理當準備好一切。

 戰車五十乘,犀甲、青銅甲、惡金鐵甲各類甲冑千餘副,劍盾矛戈器杖數千,糧草、布帛、輜重無數,隨行女婢、僕從三百、錢財數十車,更有數目可觀的耕牛、肉羊,各類工匠、庖廚過百。

 除此之外還有二十餘位自願追隨的家臣,兄弟倆的“幼教”蔡計就在其中。還有就是十餘名孔門人士,多為貧寒之家向學的子弟。

 一直跟隨夏諭的五六百甲士及其家人也被孟何忌一併打包贈送,再加上夏諭從洛陽帶回來的兩千多人,就封隊伍人數超過五千,各類車馬綿延十餘里。

 如此陣仗,讓魯國上下對孟氏的豪橫程度有了新的認識。

 狗大戶啊。

 孟氏確實是算是狗大戶。

 魯縞、齊鹽、各式紙張、連鎖酒肆、不是壟斷就是經濟上位,孟氏依此獲利鉅萬,更不要說還有治下龐大領地的產出。

 天下之富,莫過於魯,魯國之富,莫過於孟,還真不是一句玩笑話。

 其實孟何忌也有點肉疼,些許錢財倒是沒什麼,孟氏有的是錢。主要是鎧甲與工匠,那才是最珍貴的,孟氏花錢砸了幾十年,也就積累了甲冑八千多副,批甲士四千餘,華北淮上的犀牛幾乎都死絕多點皮甲,工匠那也是給一個少一個。

 一次送出近八分之一,說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沒辦法,汶陽那地方環境太差,閱弟雖然足智多謀,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多準備一些總是沒錯的。

 暇邑,一番惜別之後,夏諭拜別阿母與兄長,出城門一路西行,數千眾綿延不絕直指汶陽。

 夏諭的封地一開始是汶陽的一城四鄉,之後老爹打包了汶南兩鄉,齊侯陪嫁了汶北三處鄉邑,加上老爹從叔孫氏拿到的一處鄉邑,一共一城十鄉。(大致泰安的汶上縣城西一直延伸到東平湖,汶南兩鄉、汶陽四鄉中的兩鄉在汶上,其餘六鄉在東平)

 他治下領地東西長、南北短,呈平放的橢圓形,悠悠汶水川流其間,最終匯入濟水與大野澤。在汶水滋養之下,兩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後世有言:“自古聞名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

 夏諭的領地土地質量沒的說,平原地區兼有水利,交通便利,體量面積也還行,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容易捱打了。

 北邊一馬平川還有個強齊,南邊與東面是叔孫氏領地與國都曲阜,西邊沿著汶水可以一直連到大野澤與濟水,和衛國和曹國隔水相望。

 敵人要是來攻,除了一條汶水幾乎無險可守。可問題是,夏諭治下三萬民至少有兩萬五在北邊,要是退到南岸那還打個毛線,直接投了就行。也難怪一座汶北鄉邑千餘人,叔孫氏說給了就給了,這地理位置實在是食之無味啊,不如丟給孟氏屏障北方。

 而且按河流山脈地緣分割平衡,汶水北岸和他老孟家在陽關之外的領地長勺地區一樣,齊國更容易佔據並形成穩定統治 。

 總結下來,和平年代這地方發展經濟民生是個好去處,萬一發生戰爭,上次田乞伐魯就是先例,只能憑汶陽城堅守一守,其餘鄉邑彈指即下。

 防禦性差,那就只能揚長避短,夏諭初步計劃,先點亮科技樹發展經濟民生,若有餘力就再搞一搞基建。

 三日之後,夏諭的就封隊伍抵汶水,在汶南兩鄉養豬多時的趙要前來相迎。其人自齊軍伐魯之時便至汶南經營,如今養殖場已初具規模,產量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