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餓了 作品

第71章 生子如此 惟問青天

 趙伯魯:?

 未來的趙無恤:老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基因有問題?

 夏諭被塞了許多事務,心中不滿是肯定,但他操守還是有的,並沒有趁機做些小動作。

 王室有晉國調控,王野和魯國距離又太遠,他也沒有扶持代理家族的想法,有個情報點足夠了。

 夏諭現在只想參加完悼王的喪事然後走人,要不是好奇天子繼位的典禮儀程,他連姬匄的繼位大典都懶得等。

 時間到了四月初,悼王之喪辦得還算隆重,只是夏諭先前俘虜的幾千眾全都納為了天子的人殉。

 這次,夏諭並未像老爹下葬時那樣保持沉默,而是選擇了重拳出擊。

 議政之時,各方意見不一。

 夏諭以“洛陽動亂初定,戶口凋零,急缺丁壯”為由阻止此事。

 姬匄則是反駁道:“這些人跟隨王子朝叛亂逼死了悼王,而先悼王生前厚待孟子,如今他為這些罪人求情可對得起先王?”

 聞言,夏諭沉默良久,最後以“先王仁德,這些人大都是被脅迫的,不如讓他們將功補過、以工代刑來贖罪。”又勸了一遍。

 可反對的人實在太多了,不止是姬匄、洛陽城中幾乎所有的勢力都認為這些人該殉葬,就連孔子對此也保持了緘默。

 趙鞅雖也覺得勞動力浪費很可惜,但這些人確實該死,這場洛陽動亂總要有些人要付出代價,儘管他們中不少人是無辜的。

 最終,在夏諭全力爭取、不惜開罪宗室的情況下救下了一千多人。為此他也收穫了王室宗老不少“侍功傲上”、“不敬先王”之類的誅心之言。

 但夏諭不

在乎,要不是趙鞅帶著晉軍鎮場,洛陽公卿自保都成問題,對他構不成什麼威脅。而且此事他也不是完全不佔禮,當世周禮陳腐,人心思變,有識之士誰不明白人殉的壞處?他明火執杖的反對此事,總體上利大於弊。

 悼王下葬之日,夏諭與孔子一起觀禮,全程他都面無表情。想起自己小時候對孔子說過“誓除此惡政”,不禁露出幾分自嘲的笑。

 阿父下葬,為父隱,他有能力阻止但他逃避了。

 先王下葬,他據理力爭救下了一千人。

 說他雙標也好,自私自利也罷。夏諭從來不是聖人,相反他很利己。如今在自己能力的範圍內嘗試過了,也算是問心無愧了。

 他已見過了太多的死亡,在這先秦時代,普通人的性命如草芥般廉價。

 周禮的積弊不是一天兩天,要改的弊政也不止是人殉一條。

 想要一革時弊,需要天平、刀劍與冕流。

 現在的他還差的太遠。

 參加完悼王葬禮,夏諭又在洛陽大肆訪友,與尹公之類的洛陽耋老一一道別,同時贈上“孟子”手抄道德經一份,宣揚聖人至理。

 姬匄見夏諭一副要跑路的意思,趕忙派人以少宰之位挽留,並承諾登基之後封賞土地民眾。夏諭對此禮貌婉拒,要走了那一千多俘虜之後便頭也不回的踏上了歸國之路。

 孔子也拒絕了姬匄的大餅介卿之職,抄錄了一些王室藏書也跟著離去。洛陽之行,孔子很失望,王室實在擔不起興復古制的重任,他所期盼的王道樂土又在何方呢?

 說夏諭離洛是賭氣也好,任性也罷,反正他是不想再留在洛陽了。再說,他就是任性一回,洛陽方面又能拿他如何?王室沒了那三千晉軍保護,他靠手底下的近三千眾徒丁都能再打一次洛陽。

 名望賺夠了,這塊暗流湧動的非之地久留無益。

 塵歸塵土歸土,往事如流水,由它去吧。

 王子朝下場如何?

 大概率是銷聲匿跡,後世史書寥寥幾筆,語焉不詳。

 至於王子朝從哪得知的晉國援兵消息?悼王又是怎麼死的?

 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