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又餓了 作品

第38章 願贈鄉邑,望君事齊

 “不是魯國,莫非是楚國?”這次問的是上首的齊侯。這位君主再次禁言了高某人,親自詢問,他也很好奇。

 汪汪隊的“狗狗”們雖面色不屑,可一個個也是都張大了耳朵,想

聽聽少年怎麼解釋。

 “非也非也。”

 夏諭賣關子的同時也不忘觀察齊侯的表情神色。

 見齊侯神情專注,已陷入了自己的節奏,他知道成敗在此一舉!他要當一次預言家,不過預言實現的時候這位齊侯還在不在就不知道了。

 夏諭頓了頓,整容斂色,聲音鏗鏘有力:“齊國無近憂,卻有遠慮!吳國必會成為齊國日後的大敵!”

 聞言,眾人皆是一愣。

 吳國?那個崛起的東南“小”國?你還不如說宋國呢。

 “魯使何出此言?”見眾人似是不信,晏子打了個助攻。

 這位齊相面色鄭重,顯然很是在乎,這一幕不禁讓殿內群臣心裡直犯嘀咕:難道是他們太笨沒看出來?

 夏諭順勢打開節奏:“晏相容稟。”

 “靈王二十六年,宋國執政華元、向戌兩次召集晉、楚兩國在宋會盟,平分天下霸權。桓公首霸,穆公開拓西戎,是故除齊秦外,列國皆朝於晉楚。”

 “晉楚明面弭兵止戰,暗中仍是爭鬥不休。晉國聯吳疲楚,不吝錢糧,由是二三十年間,吳國吞滅邦國、淮夷部落達二十餘。今吳國兵力強盛,先取韶關,後據六、夷虎等地,屢敗荊楚,與楚國均分淮南,稱霸東南。”

 “列國征伐,雖亡其國,不絕其祀。吳人野蠻,最好以強凌弱,凡率師伐國,必亡其國,絕其祀,虜其民,加之以重役。自晉援吳以來,吳人貪慾無度,破國滅家,僭越稱王,妄至尊大,實乃虎狼之國也。”

 “齊侯當知今歲四月之時,吳王親征兩淮,以公子光為帥(吳王闔閭,夫差他爹,西施他公公)屯兵於淮南,兵鋒直指州來,楚王集陳、蔡等七國之兵以拒之。”

 少年說完,晏子和齊侯微微頷首,顯然他們是知道吳楚兩國交戰於兩淮的消息的。

 見齊侯點頭,夏諭心中一喜。

 這就好辦了。

 大預言家+販賣焦慮來一手。

 夏諭又道:“齊侯以為吳、楚兩國交戰,勝負如何?”

 齊侯沉吟片刻,推測道:“此戰應是楚國勝,楚王集七國之兵,兵馬糧草三倍於吳,且吳人以弱攻強,安能不敗?再言之,州來本是楚國之地,楚人得地利,敗吳國不難。”

 殿中群臣紛紛出言附和,十分認同自家君上的分析,就連晏子也都微微頷首,顯然很看好楚國。

 場中之人唯有夏諭表情嚴肅,聲音斬釘截鐵:“此戰,楚國必敗!”

 此言一出,殿中默然,汪汪隊這次沒有亂叫,生怕再被打臉,齊侯也是一臉正色的出言相詢:“魯使何出此言?”

 夏諭思慮片刻,斟酌著言辭說道:“吳楚之戰,楚有三敗,吳有三勝,楚雖兵眾,無能為也。”

 “楚兵雖多,然陳蔡列國兵馬夾雜其間,號令不一,戰力良莠不齊,加之遠道而來,此烏合之眾,雖十萬眾亦可輕易摧破之。統兵者,最忌如此。反觀吳兵,多為鄉黨友朋,臨陣不懼敵,衝鋒不畏死,令行禁止,誠為南國虎狼之師。此兵勝一也!”

 “楚帥陽匄,本為楚國王族,恃強好戰,昧於謀略,獨好占卜,此人難以統管列國繁雜之兵,楚司馬薳越亦是庸碌之輩,楚師敗績,必是二人為禍。吳帥公子光,久經戰陣,英睿果斷,善於謀劃,連卻楚國,其若為君,秦穆晉武之屬也,陽匄之輩不是其敵手。此將勝二也。”

 “楚王熊居,少時息兵安民、交好列國不失為一明主,今老邁昏聵,寵幸奸佞,強納秦女,逐嫡儲,殺賢臣,民意沸騰,國勢已衰。而吳王僚武功之君,治吳數年,國野信服,將士用命。吳國奮四代之烈,屢敗楚國,國勢日盛。吳盛楚衰,天理循環,此道勝三也。”

 “吳有此三勝,敗楚無難矣。”

 陳述完理由,夏諭緊接著分析吳國勝利之後的局面:“吳勝則取州來,去江路而阻淮為固,扼楚咽喉為進戰退守之資,數年內衡山彭澤以東將不復為楚所有,吳楚攻守之勢易形也。楚國唯憑山水地利,龜縮不出,方能阻止吳軍突破衡山三關,兵進雲夢。”

 “吳人本是南方蠻荒之地的野人,野蠻好戰,屆時吳楚勢定,見伐楚難成,起視四境,東盡大海,西有楚壁,南方荒蠻,反觀北地,淮泗富碩,小邦眾多,加之淮、泗、汝、穎水系縱橫,吳人舟師得其利,若不北上,又能出兵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