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

 陛下,臣以為應當立刻聯絡燕國,對漢國進行滅國之戰,魏國已亡,該輪到漢國了,瓜分漢國,與燕國隔黃河相望,這是我大梁之後所求。”

 啊?

 蕭衍又是一愣,這說著洛水之誓,怎麼突然就跳到要滅亡漢國身上了,而且剛剛自己還說要留下漢國的。

 洛顯之朗聲笑道:“陛下,瓜分漢國後,天下表面上是二分天下,但實際上卻是三分天下,慕容垂和燕國朝廷是不會一起進攻我大梁的。

 等到慕容恪一死,那燕國恐怕就要分裂大亂,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我大梁的機會。”

 蕭衍從洛顯之的言語中,能夠清楚的聽出來,他對於慕容恪必定早死有極高的把握,要知道二人交談的殿中可是有史官時刻記錄的,他敢說這種打包票的話,足可見絕不會有意外。

 這讓蕭衍有些慌,連忙問道:“靈秀,當年朕也立誓,若如此,豈不是朕亦……”

 洛顯之安撫道:“臣剛才說過了,陛下並未受到多少的反噬,那曹芳是個例外,燕帝慕容承光垂垂老矣還活了七八年,漢帝劉諶活了二十年,他們都沒事,陛下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蕭衍安心了一些,但又沒有完全放下心,即便是滿殿的菩薩佛陀也不能讓他有絲毫的心安,尤其是他還打壓了佛教一波,只覺渾身到處都有些不舒服,他想要去誦經,於是將和燕國結盟之事交予洛顯之去辦,就結束了這場有些慌張的對話。

 洛顯之走出宮殿後,有些感慨,他看出了蕭衍還是不放心,但他卻毫無辦法,這神神鬼鬼之事,起於人心,而人心是這世上最複雜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世人又信又不信,真是讓人難以揣測。

 劉邦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這裡,他面對死亡的豁達,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

 尤其是對於一個擁有莫大權力的天子來說,他真是一個不遜色於古之聖王的偉大天子。

 洛顯之從未見過慕容恪,在他進入建業的時代,慕容恪已經在諸國間有戰神的讚譽,就算是蕭衍也不太想對上慕容恪。

 但聰明人總是會有相同的見解,對局勢有相同的判斷,比如漢國已經沒有存在必要這件事,慕容恪和洛顯之達成了一致。

 ……

 洛府中,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廊腰縵回,池中荷葉片片,蜻蜓落在水面上,點起一圈圈波紋,洛顯之和謝道韞躺靠在亭中的搖椅上。

 謝道韞一手持書教女兒讀書,一手搖著羽扇偶爾給洛顯之扇風,洛顯之手中則握著一封信在讀,這封信來自燕國慕容恪。

 ●t tkan ●c〇

 這不是一封官方的信件而是一封來自慕容恪私人的信件,原因則很是簡單,洛顯之的官位並沒有換,他依舊是尚書令,但他的官品卻升級了。

 梁國的尚書令現在已經對標燕國,從三品官升級到二品,有了更大的權限,尚書令已經徹徹底底的成為了半丞相,甚至就連尚書左右僕射都權力變大了許多。

 尚書檯的權力在各個國家中都得到了增加,這恰恰是現在這個時代的趨勢,那就是朝廷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做大事,任何力量的分散都將帶來失敗的後果。

 謝道韞將勸學篇讀罷,讓侍女將女兒帶走後問道:“夫君,慕容恪在信中說什麼?”

 洛顯之將信件遞給謝道韞,而後道:“很有趣的一個人。”

 慕容恪在信中並沒有多說什麼國事,反而是和洛顯之說了一些以兩個人的陌生關係不應該說的話,諸如邀請洛氏前往燕國,許諾願意給洛氏封王之類的話。

 這些話對洛氏來說,基本上是白說的,但慕容恪還是這麼做了,洛顯之輕聲笑道:“這慕容恪是不是有什麼謀劃,他是要用這封信離間我和皇帝的關係嗎?

 那他可就想錯了,我和皇帝雖然說不上是牢不可破,但也不是區區這一封信就能夠離間的。”

 謝道韞沉吟道:“他可能是真心的,讀這段文字,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妾身從他的字裡行間,能夠感覺到他似乎有焦慮和期盼。

 夫君你不是說他可能隨時會死嗎?

 或許他自己也有這方面的憂慮吧。”

 洛顯之一下子沉默了,這是他沒有想過的角度,他將這封信取回來,再次讀下去,果然發生了其間感情的不同。

 “真是一個誠臣啊,只可惜這世上先有賢明的君王,才能夠有肆意施展的賢臣。 他打錯了主意,不該將目標放在我的身上,不該放在洛氏的身上,洛氏就算是死,也不可能事二主的,我縱然沒有聖痕,但也不會墮了洛氏的聲名。

 他或許也看到了我寫給他的信件吧,我倒是想要和他見一面了。”

 ……

 這是洛顯之和慕容恪的第一次會面。

 在黃河之上,一葉扁舟隨波而動,兩個船伕一前一後的支著這艘船,船中洛顯之和慕容恪相對而坐,互相打量著對方。

 在過去的那些年中,梁國和燕國並沒有接壤,所以兩國之間並沒有什麼見面的機會,但梁國奪取河洛後,梁國和燕國隔著黃河劃界,於是有了今日的黃河之會。

 不知過了多久,慕容恪先開口笑道:“當年沒能和令尊會面,沒想到今日能見到郡公,父子一門雙相,可惜我大燕沒有這樣的盛族。”

 洛顯之道:“大王卓有盛名,是天下奇才,燕國有大王足矣。”

 慕容恪輕咳一聲道:“我從前也這樣認為,我以為我能夠獨戰天下,但後來卻意識到,人有生老病死,國家總是因為人而興盛,因為人而衰敗,想要讓國家長盛不衰,就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

 我本來以為我的七弟會是這樣的人才。

 郡公真的不願意前來燕國嗎?

 梁國是南朝,郡公真的認為梁國能夠一統四海嗎?

 如果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洛氏沒有足夠的功勞,甚至站在對立面上,最後還能夠保得住家族的富貴嗎?”

 慕容恪還是沒有放棄勸洛顯之前往燕國。

 洛顯之卻笑道:“這世上哪裡有什麼說得準的事情呢?

 如果僅僅依靠現在的大梁,自然是不能做到,這事在人為,誰說未來的大梁就不可能呢?

 若是燕國真的穩操勝券,大王又何必在這裡問我這些呢?

 這世上可從來都沒有什麼命中註定和一定如此啊!”

 慕容恪被洛顯之一句話沉默了,他又重重咳了兩聲,嘆息道:“看來是不行了,那便商議正事吧,漢國該是時候結束了。”

 他說的話很是輕描淡寫,但卻直接要給一個國家判死刑。

 洛顯之沉吟道:“漢國不好滅。”

 慕容恪輕吐一口氣,“滅亡一個國家從來都不簡單,但現在大概是最好的時候了,劉諶死了,漢國的新皇帝,寵信宦官,不理朝政,貶斥重臣,漢國的政局一片亂糟糟。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對漢國這種沒有山川之險的國家而言,若是失去了人和,那就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