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3章 洛顯之治佛!

 蕭衍見到洛顯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靈秀,你這個提議可真是讓朕這些時日寢食難安啊,若非是你,其他人敢提出這件事,朕直接將其轟出去,但既然是你說的,朕知道,這一定對國家有利。”

 洛顯之躬身不說話,蕭衍嘆道:“朕決定對佛教動手,但朕不希望驚擾神佛,所以想要問問你有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洛顯之心中的大石落地,站起身道:“陛下不必擔心,臣對道佛一向都是崇敬的,怎麼會驚擾神佛呢?

 臣此番是為了神佛著想啊,若是僧人和道士過於脫離百姓,這難道不是違逆神佛救濟世人的大道嗎?”

 雖然知道洛顯之這番話是說給自己聽的,但蕭衍還是比較高興,這證明洛顯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將眉間的愁緒蓋下去,問道:“靈秀,你將大致的目標說於朕聽一聽,我們君臣二人在此合計確認一番。”

 洛顯之本來自然是準備把道教和佛教一網打盡,但既然皇帝這麼說,那自然就不能幹了,如果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人產生了衝突,那這件事一定是幹不成的。

 自古以來的所有政策都要講究君臣一致,讓皇帝退步很難,洛顯之適時的讓步就可以讓政策順利推行下去,這正是他聰明的一個點。

 洛顯之邊在心中將自己的政策一改,一邊說道:“陛下,您不願意驚擾神佛,這是臣知道的,所以臣的想法大致如下。

 臣的父親曾經將僧人和道士算作士農工商外的另外一類,讓他們同樣納稅但這個政策執行的卻不好,很多官員都認為這些僧人和道士是化外之人,遠離塵世,所謂出家人。

 臣認為不對。

 這些僧人和道士同樣是肉體凡胎,那些得道的高僧和真人,可以獲得一些優待,但那些不過剛剛遁入空門的沙彌和小道,未曾得道,又如何去獲取這樣的優待呢?

 當初臣的先祖住在昭城中數百上千年,都未曾得道,何況一個普通的寺廟和道觀呢?

 難道是素王垂眸之地,還不如寺廟和道觀嗎?

 陛下以為呢?”

 洛顯之這一問,蕭衍能怎麼回答,自然是說對,就算是他再崇信佛教,也不敢將諸佛、菩薩放在素王之上。

 不僅僅是他,就算是問起那些僧人,也只能高呼素王上皇天世尊,至高至聖,至大光明。

 洛顯之振聲道:“陛下,在我江左的煙雨中,有數百座寺廟,有數百道觀,信眾無數,但僧人和道士卻良莠不齊,有的根本就不懂經典,卻能夠在寺廟中,招搖撞騙。

 他們僱傭信徒去作為佃農,卻藉口那些產糧是上貢給神佛的而不向國家交稅,實際上那些東西都進入了他們自己的腰包。

 臣聽聞有的僧人和道士,左擁右抱,甚至將信眾的妻女任意褻玩,簡直斯文掃地,這簡直就是神佛之恥,這簡直就是神佛之淚。

 臣以為,應當肅正這樣的不正之風,排查梁國中的所有僧人和道士,允許百姓告官,只要有百姓告官,我們就按照大梁的律法去清查。

 父親在世的時候,曾經給這些僧人和道士都有一份專門的律法。

 我們向整個江左公佈這些人的罪惡,然後取締他們的資產,而後將那些願意聽從朝廷命令的僧人和道士,都下發來自陛下的證明。 比如寒山寺這種寺廟。

 此舉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那些自己興建的寺廟,以及地方所興建的寺廟,全部打擊至滅絕,以後只有朝廷所建立的寺廟才是正統。

 這些朝廷所立的寺廟,自然要給朝廷交稅,他們的土地狀況都要接受朝廷的監管,這樣不僅僅能奪取很多財富,還能以後源源不斷的取得財富。”

 洛顯之心知想要消滅道佛是不可能的,只要道觀和寺廟存在,百姓就一定會給這些東西花錢,他現在所想要的,就是把寺廟這種斂財機構暗地裡化為朝廷所有。

 以後寺廟斂財的錢,上貢國家。

 蕭衍沉吟了一下後問道:“靈秀,在我大梁民間,朕知道有不少卓有聲名的道觀和寺廟,這些不在我朝廷掌控中的寺廟該要如何做呢?”

 洛顯之毫不猶豫的說道:“願意服從朝廷的,就將他們招安,不願意服從的,便驅趕走,將那些願意臣服的放過去,只要道觀和寺廟在那裡,誰會在乎僧人和道士換掉了。”

 蕭衍沉默著點了點頭,又踱步思索著,雖然沒有挑明,但二人都心知肚明,這次表面上是針對道教和佛教,但真正會遭重的就是佛教,道門只能說是順手收拾。

 這當然不是道教的教義就有多好,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恰恰是道教很失敗的一個點。

 道教的源頭是道家這個可以用來治國的哲學,這就導致道教的很多思想都有現實的部分,道家在向道教轉化的過程中,又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東西。

 結果造成了一個事實,儒釋道三派。

 道家是世俗不如儒家,宗教不如釋家,在朝堂上被儒家打的滿頭包,在民間傳播宗教上又被釋家打的抬不頭來。

 可以說作為一個學派不合格,作為一個宗教也不合格,兩不沾,這就是道教的尷尬場面。

 好在對長生的追求一直刻在諸夏之民的骨子裡面,而且道教的確是有哲學性的一面,尤其是老莊學派的逍遙,很是吸引那些嚮往自由的人,所以道教永遠不會消亡。

 不顯山不露水,就不會如同釋家這樣被洛顯之這樣的政治家盯上,這倒也是好事。

 比如給佛像塑造金身的釋家這次就被洛顯之盯上了,而用泥土身塑造神像的道教就沒事,這不得不說是道教的智慧。

 蕭衍在殿中不斷踱步終於深深嘆口氣道:“靈秀,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朕會下詔將此事全權交予你負責,記住,不要讓朕揹負踐踏神佛的罪名啊。”

 這就是讓洛顯之不要殺人,或者殺人也不要讓別人知道,不要將這件事情鬧大,一定要妥善處理。

 洛顯之當初知道,他就算是要打壓佛教,也不會特別粗暴的進行,尤其是那些佛經,他是一本都不會動的。

 他也不虛偽寒暄了,直截了當的躬身道:“陛下還請放心,這不會是佛法的落寞,反而是佛法的興盛,那些真正的高僧,會讚頌您的名字,甚至給您菩薩佛陀轉世的美名。

 佛門雖然是從番邦傳來的,但兩三百年,已經徹底融入我諸夏中,這是我諸夏瑰美的文化,臣會完整的保存每一部佛經,每一個佛教的器具,甚至包括那些寺廟,也都會完整的存留。”

 聽到洛顯之將諸夏二字說出,蕭衍就知道洛顯之會認真了。

 這番話的確是洛顯之發自真心的,在洛顯之心裡,這些佛門的經文和法器以及其餘物件,太珍貴了,甚至遠遠比人要珍貴,洛氏一向都非常珍惜這種能代表文化和歷史的東西。

 洛氏這麼多年來,層出不窮的寶物,不就是因為自古傳下來的喜歡收藏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