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

 第822章 洛顯之的糧食改制論

 “魏正始三年,燕大成六年,魏燕戰於河東,魏軍敗績,燕據河東,以望關中。”

 “魏正始三年,梁天通四年,魏梁戰於伊闕,梁破關入洛,天通四年秋,梁入洛,傳檄四方郡縣。魏守將降燕、漢、梁,河洛一時紛亂,梁不能制。”

 “梁天通四年,漢大正五年,漢攻徐、豫,持於淮泗,屍橫塞水,漢軍攻愈急,梁軍數敗績,九月,漢帝崩,一時譁然,漢軍乃退。”

 ……

 淮泗之地,蕭衍和洛顯之二人巡視這片剛剛戰罷的戰場,蕭衍臉上滿是凝重。

 望著那頗顯殘破的土地,蕭衍沉聲感慨道:“漢國可真是兵精將足,三州之地,精銳到了這樣的地步。”

 洛顯之的臉色也有些難看,從漢國建立以來,這是漢國第一次集中所有力量針對一個國家發起戰爭,實力果真是強勁異常,有點出乎他們預料。

 若非劉諶突然崩殂,漢國軍心不穩,徐州將會迎來一場大敗,好在老天站在梁國一邊,蕭衍很快就率軍返回,漢軍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選擇了退兵,畢竟皇帝死了。

 洛顯之緩緩說道:“漢國如果放開手腳和燕國一戰,勝負恐怕在五五之中,陛下下次絕不能再將大部軍力都帶走,一定要留下足夠的軍力守禦淮泗。”

 蕭衍點點頭道:“不過漢國沒機會了,燕國奪取了河東,實力徹底形成了碾壓,我本來以為燕國會順勢進攻關中,卻沒想到燕國會退兵,看來是要先奪取冀州了。

 此番進攻河洛,慢了一步,未竟全功,奪取黃河以南的所有土地,絕對不能出現任何意外,否則將萬劫不復。”

 洛顯之聽聞蕭衍的話後,卻沉吟道:“陛下,前幾日您說過,魏國在河東損失太過嚴重,甚至就連關中都有危險,慕容恪是當世名將,為什麼會選擇這麼快退兵?

 說明細作傳回來的那個消息,薊城給慕容恪下金令,讓他退兵是真的,這說明燕國中的矛盾有些大了。

 我們的細作可以繼續收買燕國中的權貴,將慕容恪害死,那時燕國定然要出事。”

 陰謀家對慕容恪的應對,堪稱如出一轍,對慕容恪這種戰神,在戰場上打仗擊敗他,太費力,還是在政治上,殺死他更容易,戰場上再強的大將,面對背地裡的冷箭,也防不勝防。

 蕭衍邊走邊問道:“靈秀,你說我大梁還能怎麼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強?朕不想十年八年,最好兩三年內就能見到成效。”

 漢國這一次的進攻,讓蕭衍有了一種深刻的危機,梁國的實力相比較起來,還是比漢國弱幾分,日後如果要進攻漢國本土,僅僅是糧道問題就很難。

 洛顯之沉默了一瞬,而後道:“有。”

 蕭衍陡然望向洛顯之,他本來就是隨意一問,萬萬沒想到竟然還真的有辦法?

 ……

 一個國家的實力如何才算得上是強大呢?

 在這個時代,其實標準很簡單,擁有更多的糧草和調動更多的人口,僅此而已。

 秦法家也就是商鞅走出來的道路,是什麼辦法呢?

 那就是從基層徹底掌控每一個百姓,實行耕戰體系,將所有組織打散,徹底原子化百姓,將其餘的所有上升通道堵死,只留下戰爭一條路。

 但軍功爵位帶有很多特權,特權給的太多,就不想拼命,這是人之常情。

 上戰場的人,死者十之八九。

 能不上戰場,就沒人想去打仗,就算是種地也比上戰場好得多。

 這個世上,只有兩種人會去戰場上拼命,第一種是一無所有的人,第二種是有信仰的人。

 有信仰的人太少,絕大多數都是第一種。

 聰明至極的商鞅找到了軍功爵位制度的補丁,那就是用繁複的律法,來剝奪這些爵位,秦人一邊拿爵位,一邊犯罪用軍功抵消,這就維持住了軍功爵位的數量。

 打仗一生,歸來依舊是白身,一切都像是一場夢,簡直是完美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