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80章 風起西域為哪般?

 第780章 風起西域為哪般?

 中原是天下的正中,在傳統的觀念中,天下風雲俱出於中原,而四方則是被忽視的角落,然而正如棋盤中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天下四邊不是可有可無之物,燕國起於遼東,足可見之。

 十幾年前,洛星的孫子洛烏自昭城歸於西域,便在混亂的西域整肅無雙城,誓為家族守下這片土地,十數年來,他一直都關注著中原和草原的消息,概因西域的地理位置導致它始終是諸多大勢力衝突的樞紐,中原和草原大勢會極大的影響西域。

 洛烏於三年前病逝,由其子洛谷繼承神廟大祭司之位,開始試圖收攏混亂一片的西域,組建圍繞神廟的諸國聯軍,而後來自魏國的消息便一條條傳入了西域。

 當其時魏國攻克蜀地,士族皆出降,士族領袖遷往長安,司馬懿威望日隆,於託孤大臣中已獨佔鰲頭,遠勝宗親皇戚,當他率領大軍返回長安時,無數士人為之歡呼,漢靈帝時生人,歷經漢愍帝、聲帝二朝,入仕曹魏,武皇帝時得重用,歷經武帝、文帝、明帝,受先帝託孤,四朝老臣,清流砥柱,士人領袖,他幾乎走到了人臣聲望的頂點。

 伴隨著攻陷成都這一場大勝,魏國卻並未安定,政爭反而愈發激烈起來,士族與宗族間的矛盾愈發深刻,江東士族的成功給予了魏國等極大的啟發,自曹操時代以來所採用的重宗室政策,在宗室不成器的當下,迎來了巨大的反噬,魏國士族不甘心屈居於宗族之下,司馬懿在這股浪潮中被捧得越來越高。

 司馬懿自然感受到了自身處境的危險,便產生了急流勇退的心思,這讓他的兒子們頗為不解,任何士族的終極目標都是成為掌控一切的權臣,父親有這個機會為何卻要放棄呢?

 司馬懿冷聲解釋道:“先漢後漢多少臣子依仗著一時的權勢佔據了比皇族還要尊貴的地位,但最終的結果又有誰是善終的呢?

 唯有洛氏能全身而退,博望武烈侯霍光若是沒有洛氏,他攝政的下場不會好,周懿王和漢仁宗孝惠皇帝那樣仁慈的君王又有多少呢,要麼如同武皇帝更近一步,要麼就三族死無葬身之地。

 士族們讓我去做那爭權奪利的刀劍,簡直做夢,縱使一時煊赫,但秦漢以來哪有臣子能和皇族所爭鬥的呢,如今已經不是世卿世祿的邦周,唯有皇帝是千年不易的,縱然為父權勢煊赫,難道你還能繼承這份權勢嗎,難道孫輩還能扶保富貴嗎?

 到那一日,皇族的清算就會到來,家族的覆滅就會到來,這就是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一人之下的那個位置是毒藥,不要沾染。”

 司馬懿的話如同重錘砸在每個人心裡,但急流勇退亦不容易功勞太大,不能不賞,三公之位,封爵賜土,以及賜下九錫等榮譽,一件件砸的司馬懿恐懼無比,他剛剛回到長安就被解除了兵權,而今又將他捧得極高,而後又有人攛掇著曹爽去攻伐河東或是南陽,若是能為魏國收服這兩地,功勞不遜色於司馬懿。

 如今的幷州晉國可謂是一盤散沙,漢國曾經試圖將之納入統治,但最終失敗,現在大大小小的諸侯各自分散,但面對外敵則能夠團結一致,所以魏國和燕國一直以來都未曾大肆攻伐這裡,至於漢國更是不可能,一旦進攻幷州,糧道定然被呼嘯而下的燕國鐵騎所截斷。

 慕容承光在得到遼東鮮卑兵源後,終於下定決心去征討幷州,天下諸侯中攻伐幷州燕國應當是最輕鬆的,概因魏國和漢國進攻幷州這樣的山河形勝之地,都要經過天然的山川險阻,唯有燕國以上臨下,且燕代一體,無論是通過北地長城,還是通過山中通路,都能夠長驅直入幷州的幾塊主要盆地。

 中原再次動亂的消息被一直關注著中原消息的鮮卑單于燕回所截取,他當即明白自己所一直等待的機會到來了,王庭金帳向著整個草原發起徵召,“蒼天所鍾,全鮮卑人的單于,遵奉上天的命令,萬戶部落都要率領大軍追隨王庭作戰,戰後將重新劃分各個部落的戶數和牛羊,得到功勞的,縱然部落覆滅,本單于也為你重建,沒有功勞的,本單于將剝奪你的榮耀和部族,只有最英勇的兒郎才能屹立於草原上,得到蒼天的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