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

 第769章 諸夏外的胡人們與漢末列國諸帝紀元大事記完!

 在這個世界上,始終流傳著一句話,那便是,這是素王的世界。

 無論是諸夏人,還是草原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存在,許多人都深信不疑。

 姬昭在草原上的知名度或許比他所想象的還要高。

 在諸夏北方的草原上,有許多胡人,他們有生來就是胡人的,祖祖輩輩,幾千來都是,也有許多是中原的失敗者,被驅趕到草原上。

 最古老的那些從黃帝時代就被趕到了草原上,最近的則是在漢末為了躲避戰亂進入草原。

 草原是不能種地的,於是不得不走上游牧的道路,什麼叫做遊牧呢?

 史書上說他們逐水草而居,他們終年驅趕著牲畜,春季將一片草場吃乾淨後,便遷徙到冬季的草場繼續去吃,這叫做換場。

 即便是中原之地最優秀的農民來到草原,他也會成為一個草原人。

 因為這裡無地可種,只能放牧,地理對人的決定作用是巨大的。

 但草原終究還是發生了改變,無數念著素王名字的漢人融入了其中,草原傳統的蒼天日月山川之神信仰發生了變化。

 這種改變是輕微的,或者說,草原的素王和中原的不同。

 況且,即便是同樣的信仰,也不耽誤草原和中原的敵對,也不耽誤草原和中原的文化完全不同。

 不要說純粹的草原,就說經過洛國改造的燕國,從誕生起就是完全的諸夏文化。

 但經過百多年的發展,因為漁獵的生存方式,其國中無論是政治氛圍,還是文化特色,都和中原大為不同。

 比如在燕國中,慕容家的實力已經強到能威脅皇室了,但是皇室卻不剷除慕容家,這是不可想象的。

 這就是為何中原士族大多數不願意投靠燕國的原因,他們適應了中原的政治法則玩法,讓他們去重新燕國的政治生態,他們是不願意的。

 中原人不喜歡去分辨草原上那些互相之間有著血海深仇的部落,不喜歡去分辨其中各種不同的人種,只要生活在草原上,通通將其稱呼為胡。

 這種方式雖然比較愚蠢,導致本來互相之間有矛盾的草原部落竟然互相產生了認同,不僅僅是胡人,對待其他的蠻夷同樣如此。

 但優點就是給中原漢人樹立了一個靶子,打起草原部落來,不用擔心因為曾經是漢人,就下不去手,只能說是有利有弊。

 草原上的胡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條件就是很差的,戰敗者才會去草原上,而戰勝者都會留在中原的膏腴之地。

 可想而知草原上到底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中原之地這些年天災盛行,但這種程度的天災對於草原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麼。

 草原上的白災和黑災是能夠毀滅一切的災難,當初洛陵就是在草原上播撒白災,結果導致無數的匈奴人死去。

 在整個先漢王朝,草原上的胡人要麼給漢王朝當狗,要麼就會被漢王朝往死裡打。

 漢王朝的將軍先後兩次在北海邊上將匈奴單于處決的事蹟,永遠都是草原那些豪傑心中的夢魘。

 在進入後漢朝後,這種情況發生了一些改變,草原雖然依舊不可能入侵漢朝,但至少在邊境上能夠打的有來有回。

 草原和農耕就是如此,力量此消彼長,草原殺之不盡,殺之不絕,只要那片草原還在那裡,就始終會有草原上的部族出現。

 草原上不能刷新人,但會有中原為了躲避苛捐雜稅的百姓逃到草原上。

 許多人或許不能理解為什麼農耕會逃亡遊牧,因為苛捐雜稅猛於虎。

 正如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世家大族隱匿人口那麼簡單,清查人口總是要朝廷強力推動,而不能和被隱匿的百姓裡應外合。

 因為大多數人總是覺得,百姓在世家大族中賣身為奴,生活悽慘,是不得不為世家大族做事,但實際上苛捐雜稅猛於虎,給世家大族種地比種自己的地更容易活下去。

 草原或許會死,以後會後悔,但中原真的現在就會死,這是逃往草原的原因。

 經過許多年的積累,如今的草原終於再次開始繁盛起來。

 在蒼天之運的推動下,迎來了自己的繁榮期,如果現在有一個真正的草原之主,或許真的可以將自己稱作蒼天的子嗣,被日月所環繞的蒼天子嗣。

 正如這個人才鼎盛的漢末時代一樣,胡人開始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

 姬昭在天柱見到胡人氣運時,他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在後三國時代,縱觀史書上,有多少名字在其中?

 多少胡人的,多少漢人的,這正是世界運行規則的一部分,自己所穿越的這個遊戲,是個家族存續的遊戲,在遊戲並不改變歷史,或者說歷史本就是一個背景板,家族子弟也只是一行數據,但是穿越過來之後,那些文字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於是他便沉浸於其中,他不願意再見到五胡亂華的出現。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不願意見到元清的出現,五胡亂華中尚且有苻堅這樣的人,尚且有北魏孝文帝這樣的人,漢人和鮮卑最後鑄就了大唐這個鼎盛的封建帝國,貞觀和開元是姬昭最嚮往的時代,但元清他是真的找不到一絲絲的優點。

 中原人在思索著如何保證國家的平穩運行,胡人也在思索著如何能夠讓部族在這種恐怖的天災下存活下來。

 這些草原上的貴族當然不是為了真的讓麾下牧民活的更好,正如中原也只有漢太宗孝文皇帝這少數以百姓為己任的皇帝。

 但即便是當作資源和牲畜一樣看待,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部落遭受打擊。

 無論是誰,最後都一定會將目光投向南國。

 只有佔據那片能夠種地的溫暖環境,才能夠讓整個族群都活下去,這和燕國南下的原因是完全一致的。

 燕國能這麼多年,以相對於中原少很多的人口卻一直取得不小的勝利,就是因為燕人矢志不渝的懷著一定要佔據南國土地的心思。

 當年先漢時動員士卒前往進攻匈奴,也是用類似的原因,只有生死才最能激發人的潛力。

 這群一直以來都想著拼命的胡人,如果不同樣拼命去和他們大戰的話,最後的勝負還真的是不好說。

 胡人中有了許多可以稱之為天才的人,在中原天驕逐漸開始凋零後,蒼天已經迫不及待的將胡人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推出來。

 尤其是在姬昭出現在天柱所在,並且開始合道後,這大概是蒼天最後一次在指使著世界流轉前進了。

 這些年中原的書籍漸漸流傳了一部分到草原,燕國的存在讓胡人和諸夏的交流大大增強。

 這些既有胡人剽悍,又讀了漢人書籍的胡人,身上又沒有傳統束縛的胡人豪傑所發揮出來的破壞力之強,讓人感到心驚。

 在遼東那個白山黑水之間,走出了燕國這個如今天下有數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