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

 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

 長樂宮。

 劉恆聽著太學之中發生的事情,微微沉吟道:“阿景,朕一直好奇,除非高官厚祿,這些高士到底想要什麼呢?”

 德高望重、品行高潔、學識淵博的學者,謂之高士,大概含義和儒門中的大儒差不多,是一個能夠通用在所有學派的詞語。

 洛景聞言沉吟一番道:“臣以為,這些人想要建立理想中的國度。

 儒家想要建立養生喪死無憾、天下大同的王道之國,法家想要建立君主一人,天下皆安的國度,乃至於黃老想要建立雞犬不相聞的平和之國。

 在大的目標之下,這些學派又各自都有自己的手段,比如孟儒就認為,君主和臣子之間互相尊重,君主就會聖明,臣子就會是賢能之人,這種理論運用在一切社會關係上。

 吏治就會清明,兼併就會消失,這兩點一旦消失,只要再按照一戶百畝來分配土地,天下就太平了。

 春秋儒等等同樣如此,他們厚厚的經書之中,全部都是要如何建立理想國度的文字。

 甚至很多就是直接按照洛國昔年的情況而描繪的,很多人想要將大漢建設成惠及諸夏版的洛國。”

 劉恆微微皺眉搖搖頭說道:“朕認為那是做不到的,這一生能讓大漢沒有大規模的流民遍地,沒有大規模的百姓餓死,朕就已經要竭盡全力了。”

 洛景同樣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是的,先祖明公雖然描述了王道的景象,但是洛國的毀滅就說明至少在現在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但您終歸是要選擇一些學說來治國的。”

 “是啊,要選擇一些學說來治國,如今的天下需要什麼呢?朕又需要什麼呢?”

 百家爭鳴,百花齊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

 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執政方針一定是一以貫之的,至少不能朝令夕改。

 很多時候執政思想是不能共存的,就像黃老和儒家一樣,不能既要大政府,又要小政府。

 “法家陰詭之術,難登大雅之堂,不能作為陛下向臣民宣揚教化的典籍。

 黃老之術貫徹了數十年,弊端已經漸漸出現,該是時候棄用。

 墨家注重實用,日後開墾耕地,修建水利,乃至於改進農具,製造兵器等等,都需要他們。”

 劉恆沉吟道:“那就是隻剩下儒家了,賈卿就是儒家學子,的確是品行高潔,才能出眾,但儒家派系眾多,有治《孟子、治《洛宮春秋、治《詩、治《周禮、治《書,乃至於《易、《荀子等等,朕又該用哪一家呢?”

 太學之中儒家博士佔據半壁江山,就是因為儒家的優良傳統,儒家有兩大法寶,第一是善於學習別人進步的然後改頭換面,第二則是極其的重視教育,甚至教育子弟比做官還要重要。

 秦朝用三晉法家,大漢主要用黃老休養生息,儒家有許多子弟出仕,但是儒家的治國思想一直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