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71章 問道

 君臣父子,仁義禮智,是伱學說的核心,你將天下的問題歸結於人心的問題。”

 對於李耳能在短短的時間之中就將自己學說的核心歸納出來,孔丘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也可以通過短暫的交談就判斷出這個人的本性。

 李耳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一列竹簡推到孔丘面前,這是《道德經之中關於仁義和古今之道的思考,孔丘展開一讀。

 “大道廢,有仁義。”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寥寥上百字,就對孔丘的理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面對這些批判,孔丘很是高興,因為李耳不是在批判仁義,而是對沒有真正的仁義感到失望。

 “伯陽公,還請為丘解惑,您的思想在天上,每每讀來都有一種面對素王的感覺。”

 李耳是他認為的不遜色於洛明公的聖賢之人,李耳的認可仁義,這對他是很大的鼓舞。

 “素王說,天下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古代的道,只能古代來用。

 你是出生宋國的貴族,你的祖先是殷商的貴族,商湯也是上古的聖王,為何你不用商湯的大道,而推崇素王的大道呢?

 難道是因為素王比上古的聖王更加偉大嗎?”

 孔丘有些沉默,素王自然是要比聖王更加偉大的,但這樣豈不是說明,大道並不是越古越好嗎?

 李耳的思想之中有樸素的辨證法,對於這些說服人的話說信手拈來。

 “這是因為商湯的大道太過久遠,但是素王的大道你在洛國學宮之中親眼所見。

 周禮是素王得以清平亂世的至理,仁義是可以維繫人心的大道。

 但天下紛亂,難道空談仁義就能成功嗎?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了霸主,難道僅僅是因為仁義嗎?

 他尊王攘夷,但為什麼不恢復周禮呢?

 因為天下諸侯會群起反對他。

 碗掉在地上碎掉,難道還能再使用嗎?

 爵中的酒灑在了桌案上,難道還能回到酒爵之中嗎?

 周禮的崩壞是全天下所有人推動的,難道還能恢復嗎?

 你是有智慧的人,想必是明白這些道理的,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是你這些年來,失敗的根源啊!”

 說到最後,即使以李耳的淡漠,也有些感嘆了。

 李耳這一番話很是刺耳,但孔丘的神情卻很是平靜,他的目光之中滿是堅定,“伯陽公所說的固然是現實,但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仁義是天下人所需要的,那就是我要為之踐行的。

 素王講諸夏夷狄之辨。

 諸夏有禮,夷狄無道,若是沒有仁義,難道諸夏和率獸食人的夷狄還有什麼區別嗎?

 我堅持大道,即使這會讓我粉身碎骨。”

 李耳微微嘆氣,果然道不同不相為謀,尤其是孔丘這種擁有著堅定信仰的人。

 孔丘不是為了改變自己的道而來,而是要從《道德經之中吸收那些有益的,完善自己的道。

 如果是之前的李耳,可能會對孔丘的學說進行批評,因為他認為在現在這個亂世之中宣揚仁義,只會造成更加難以想象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