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33章 諸侯同心

 不單單是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還要確保姬涅必死。

 而且申國這一次進攻鎬京可以說是傾國而動,而且還糾集了他在整個西北的盟友,諸如曾國之類全部跟著他一起來。

 再加上西戎的勢力,這股力量真不是沒有全力出動的一路勤王軍能夠媲美的。

 尤其是鄭國雖強,但是基本上一半已經搬到洛邑往東去了,現在鄭伯帶來的只有一半力量。

 定下了先於晉國會和的決定之後,就派出斥候去向鎬京的東北方向聯絡晉國的勤王大軍。

 另外再派出斥候探查鎬京城現在的局勢。

 最終勤王大軍在彤邑會和。

 以洛侯、晉侯、西周侯、張侯、鄭伯這五個姬姓大國的國君為首,其餘陳伯、許伯等小國為輔。

 足足二十多位諸侯匯聚在這裡歃血為盟,甲兵有十萬,戰車三千乘,如此雄壯的軍威,讓所有人都信心滿滿。

 太子姬服身份高貴,眾人便團團圍著他,洛成一一為他介紹在場的眾人。

 “這是張侯,姬姓宗親,是昭王時期受封的,這次前來勤王,太子要記著。”

 “這是晉侯,也是姬姓宗親,素王攝政時期就受封,兩百年來為邦周立下無數功勞,是姬姓宗親之中最強的諸侯國,太子日後要多加倚重。”

 那些異姓的諸侯,洛成也一一為姬服介紹,甚至將他們哪一代與王室通婚、或者與太子姬服母族的褒國有通婚都能一一說出。

 這讓眾人不禁佩服,怪不得每一代洛侯在協調諸侯國關係之間都是一把好手。

 這些諸侯已經知曉了先前太子姬服、洛侯、西周侯、鄭伯四人互相允諾的事情。

 太子姬服的態度讓他們很滿意,所以對待太子姬服的態度很是親切。

 通過一番介紹,太子姬服對這些溫言善語的諸侯們好感大增,諸侯們在未來的天子面前露了臉,也都非常滿意。

 先前派去鎬京城打探消息的斥候也回到了勤王大軍駐紮的營地,帶來了意料之中的消息。

 天子姬涅崩於亂軍之中,王后褒姒同樣薨逝,而且申侯已經立姬宜為王。

 “洛侯身為大宗正,他不在場就舉行登基儀式?他們祭祀的哪個天?拜的是哪個素王?”

 張侯忍不住嘲諷,諸侯們就嗤笑起來,洛氏一脈站在他們這邊,從心底裡面就給了他們一種天命所歸的暗示。

 “王上崩於亂軍之中?

 這不過是申賊掩飾的言語罷了,明明就是他弒君,還說出這種矯飾的話。”

 到了這個時候,其他的話也不用多說了,直接拔營前往鎬京與申人以及戎人決戰即可。

 申國還是離開中原太久了,這導致申侯低估了洛氏這個名號在中原的威望。

 他認為太子服才被冊封不過一個月,太子宜被冊封多年,與眾多的姬姓諸侯、異姓諸侯都書信來往,即使勤王大軍來到鎬京,也應該認可太子宜才對。

 正常來說的確是這樣的。

 但他永遠也想不到,洛成只憑借一個洛字就能鎮住各方諸侯,讓他們認可太子姬服的正統地位。

 更不要說先前那一場突然落下的大雪,已經傳到了諸侯聯軍的營中。

 這場神蹟讓一直籠罩著神秘光環的洛氏,更是神秘莫測起來。

 這讓洛氏的威望更是卓著,況且太子姬服孤身一人,對待諸侯們的態度也很讓他們很是滿意,種種因素加持之下,勤王的諸侯們選擇了太子姬服。

 在諸侯齊心一致之下,諸侯聯軍繞過驪山,走過藍田,來到了鎬京。

 這個時候鎬京往西以費侯為首的嬴姓、姒姓諸侯們沿著渭水一路疾馳,終於走到了終南山北部的犬丘,與鎬京城隔河相望。

 三支兵馬屯駐在三河平原,情勢瞬間緊張起來。

 ……

 懿王溫柔賢善,執政有五:敬天、奉宗廟、重親、聽諫、愛民,所以有天下,先王所不能及也。——《史記·周本紀

 這一章信息量比較大,在深情的表演之中,主要是洛成代表太子姬服與姬姓諸侯達成了利益交換。

 通過給姬姓諸侯承諾賜土、下放權力,來換取他們對姬服的支持,其實我寫的還是挺明白的。

 末尾《周本紀裡面對姬服的評價也可以看一看,信息量挺大的。

 敬天和奉宗廟就是聽洛成的話,重親就是注重維持和姬姓諸侯之間的關係,聽諫就是沒什麼主見,愛民就是他性格偏軟。

 諡號也是我根據他的人物性格給他挑選的,溫柔賢善曰懿,是我對他的蓋棺論定。

 另外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加更,計劃是21號上架,上架之後作者君一定會全力更新,畢竟每個字都是小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