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拾月 作品

第65章 紅色景區

 我相信生活裡遇見困難,有種叫堅持,也有一種叫毅力的,只要我們堅持就沒有做不到的,一路上我們爬臺階,累的汗流浹背,身上的衣服都汗溼了,整個腿都發軟了,我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一路堅持,只要我們一想起到山頂就會有絕美的風景在等著我們,便忘了爬臺階的這一路艱辛。 

 一步一臺階,終於爬完了臺階,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整個空氣都是甜的,有挑戰成功後的喜悅,也有爬過後的疲憊,最終疲憊戰勝了懶惰,我們一路前行,看見了原來的塔,有些年代了,裡面供著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女施主,生前這位女施主,樂善好施,幫助了很多鄉里鄰居,她離開後,群眾統一籌錢給她建立了一座塔,裡面香火蠟燭一直沒斷過。 

 而我們走進塔,在旁邊的香燭籃子裡面輕拿了三柱香,虔誠的鞠了三個躬,然後把點燃的香插在了香爐邊上,並虔誠的許下了個簡單的願望,只是這個願望不能說而已,我們一路慢慢的往前面走,每經過一個建築,都有它獨有的故事。 

 公園裡面還有座“知青閣”據說是為了紀念那些年一群青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懷揣著“滿腔豪情下農村,廣闊天地練紅心”的昂揚鬥志。他們毫不猶豫的從城市奔赴農村,開始了艱苦而難忘的人生經歷,他們把城市裡先進的文化知識帶到了農村,為改變當時農村的貧困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犧牲了自己的部分生活,就這樣感情深厚的縣人民為了記住知青們的好,特意建了知青閣。 

 正是全縣人民的這份淳樸,和感恩之心,一遍又一遍的影響了後人,讓我們要銘記恩情,懷一顆感恩的心,對前輩們的付出,記在心裡,那些知青下鄉與當地人相處的美好,至今仍然被人民銘記於心。 

 我們一路聽著講解員的講解,開始瞭解這座公園裡面的每一處景點,每個建築背後的故事,還有歷史淵源,我們感受著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厚,一路欣賞著路旁的風景。一路上我們邊走邊停,只是這一路我好像都沒有看見他顧小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