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神了 作品

第245章 一敗塗地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在合作中更重要的容家似乎才發現,離了師家,他們這“米商”就如空中樓閣。 

 比起容家,那些零散的散戶倒不慌,每年米商來收旁邊大戶的米,這些附近關注消息的小散戶就會把自家米運來,安靜地等米商先將大戶的米收完,然後順帶會收走他們的。 

 但因為沒有契約,這種買賣純粹是臨時性的交易,小散戶們自然也可以將米賣給別人。 

 雖然收購糧食的成本更高,但容家也只能一家家先這樣做。以後理順了,或許就好了。 

 但孫雁南出手了,容家很快發現,如果以前只是難,但還是可以一家家散戶的去走去談簽上契書,匯沙成海,即使今年不行,明年還是能建起自己的“散戶糧農大軍”作為供應商。 

 孫雁南出手後,幾乎斷絕了容家的路。 

 這批陳米賣完,師家的米店也需要新的供應商。 

 師家自家產的米絕大部分會入懷倉,成為國家享有米價定價權基石的一部分。 

 剩下的米才入自家的店,孫雁南和老夫人通氣後,要求師家所有的莊頭地頭就近找自己周邊的散戶去籤預購糧的契書,不怕多,不要遺漏。如果散戶們手裡還有今年未賣出的米,買下來。 

 以前年年籤小契的這批人,經驗老道,東家傳下來的消息,又是每三天派人來收驗一次契書,於是他們出手迅速,容家幾乎已經無人可籤。 

 本來孫雁南對於自家米店的供應商是另有打算的。她原打算去廣懷王封地走走,年年買入一部分廣懷王封地內的新米。 

 廣懷王封地相對封閉,貿易受限,他們總也會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自己是帶著貨物去,以貨易糧,應該是大有機會買到封地內的餘糧新米。只要不帶朝廷禁止的貨品,朝廷應該也是鼓勵的。 

 現在她改主意了,封地內的考慮先放一放,冒著風險給別人留生路幹嘛呢?有容易的選擇幹嘛不做。 

 容家的米店在空了大半年後,人心已經留不住,請辭的掌櫃和賬房不再是零星出現而是成批。 

 容家不是沒想過做別的,但隔行如隔山,要從頭開始進入另一個行當並不容易,而且容家內部幾支也意見不一,對於改行做別的,有的想做酒樓,有的想做馬隊商運,也有的想做票號,還有的想拿著最開始簽到的一些散戶堅持做米商。 

 在猶豫不定和爭執不休中,雖然掌櫃賬房夥計的薪水虧著錢也照發著,可按不住三個月後就有開始請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