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神了 作品

第211章 穀賤傷農

 即使朝廷下旨,耕地不能種別的,只能種糧,在肯定虧錢的情況下,農戶們會選擇少投入,不耕不播不肥不水,天生地長,能幾何是幾何,三郡若如此,天下會荒成什麼樣? 

 等廣懷王把幾年積下來的陳糧賣完,他不再賣出他封地內的任何餘糧,又生生存個幾年,天下又當如何?” 

 這時有衙門內的人送上四份飯食,商槐堂讓大家開吃,卻又問孫雁南:“那依你所見,應該如何?” 

 孫雁南道:“先保三郡內的糧農,廣懷王封地周邊有兩郡是產糧大郡府,這兩郡有許多糧農已經賣不出糧。 

 廣懷王往周邊賣出多少糧,就在這兩郡由朝廷收購對等的糧食入國家糧倉。” 

 商槐堂道:“朝廷以什麼價格收購?” 

 孫雁南道:“以之前的市場價格中的平價。” 

 商槐堂道:“以廣懷王封地餘糧未入市之前的價格?” 

 孫雁南道:“正是。” 

 商槐堂道:“朝廷為什麼不直接用便宜的價格買廣懷王封地的餘糧? 

 買光了這個糧,市面上不見了便宜糧,以前米鋪糧店用什麼價格從糧農那收購不就還得什麼價格嗎?” 

 孫雁南道:“因為廣懷王不會賣給朝廷,若知道朝廷在買糧,即使出售,價格也不會是如此便宜的了。 

 但朝庭不會虧的,糧商幾乎以市價一半購買廣懷王的糧,又因朝庭用市價買糧農手中的糧穩定價格,所以朝庭向糧商徵差價稅就好了。 

 假設糧農種一石糧的成本是八,朝廷用十的價格購買。但廣懷王的糧只賣五的價格,糧商五買入,可以十賣出。價差為五,利大得嚇人,但朝廷向糧商徵稅三或四,就可了。” 

 與商槐堂談完後不久,不少大型糧農大戶,包括師家在內,自願成為國家臨時性國家糧倉“懷倉”的指定供應者,當“市價”低於成本時,朝廷用保護價格收購其米糧。 

 朝廷統一收購後,新米入懷倉,用於在全境內統一劃撥,等於同量置換,其實是將廣懷王封地內的餘糧產量與其他三郡一樣納入軒轅朝統一管理。 

 師家的糧有了買家,在久候未有容家的回應後,新米入了懷倉。 

 而長久未現身的公公卻突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