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神了 作品

第74章 上游命脈

 姜堰的父親原來就在工部任職,專業水利技術人員,給兒子取名堰,那點希望子承父業的心思明明白白,姜堰果然也不負所望。 

 或許是張茹利用粉色芍藥把廣懷王的心思弄成了昭然若揭。軒轅昊從那時起就對弟弟那塊封地上了心。 

 廣懷王這塊封地是大河流域,大河兩邊幾乎都是平原,沃野千里,但水患問題一直沒解決,收成基本靠天。 

 對於時不時發一次的水患,多年來當地百姓基本心裡有數,房子都不會建在水患波及區域內。 

 但糧食減產,收成銳減是肯定的,大片土地被淹,等水退再補種,農時早都過了。 

 於是廣懷王這封地內常常是飢一年飽一年,即災年和豐年交替出現。豐年存糧,災年吃存。 

 如果說奪路之爭裡的橋是小打小鬧的小水利工程,那軒轅昊即位後十幾年積累下來的國力,支撐著國之巨匠姜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浩大的水利工程。姜堰父親,常壯心大慰,感慨萬千。 

 這其中包括“為廣懷王”在大河上游興修的攔水壩,利用支流湖泊修建的蓄水湖和匣壩。 

 這三項水利在其上游,在別的知府知州轄區內所建的,汛期攔水蓄水,再由匣壩逐步放水灌溉下游。廣懷王封地內,久未再有水患,反而年年有存糧。 

 代價就是,廣懷王封地是不是災年,有沒有水患,甚至會不會年年都鬧水患,其實掌握在上游別人手裡。 

 本來軒轅昊不想調動商槐堂,其所轄府郡在地理位置上對廣懷王有鉗制之功,但在張光和的提醒下,他改派姜堰去上游水利工程那坐鎮,威懾力相同。 

 所以聽了葉舟這句話,賀蘭城笑道:“有了廣懷王就掛上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