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神了 作品

第48章 文武之爭

 糧官被捆綁三日再捱了一頓打,如今這摺子也未知是不是受脅迫所寫。 

 在下肯請陛下,對犯法的武將按律處置。” 

 徐林說完,大殿上落針可聞。這等於說陛下一直袒護武將。 

 但忽然有一個文官跪下了,第二個,第三個……好傢伙,這跪了一地的文官。 

 也有人悄悄打聽什麼是“奪路之爭”“搶妻之訴”?說起來,那是另兩件文武之爭的案子。 

 當年的奪路之爭。八百里飛騎日夜兼程,揹著邊防的軍情文書,一刻不停的飛奔。另一邊是當地正在興建水利工程,利用冬季枯水季,拆掉一座搖搖欲墜的石橋,搭建新橋。 

 幾百號人正拆橋,運送舊石橋上的廢棄材料,另一批人拿著圖紙墨斗,切割石材,一點點修建新橋。 

 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八百里飛騎到了,一看路斷了,急得團團轉,便找了一隊工頭說,搭出一條簡易橋,可供一人一騎,讓他先過。 

 工頭不願意,他們在枯水季,河流低水位時趕工付出的代價依舊不小。先是沿河道修建了三道攔水壩,才將這段河床的水位控制在可施工的範圍。 

 憑什麼放下手中趕了一半的活,替他建橋,說是簡易橋,要讓一人一騎能過,能多簡易?他過去了,還要多拆一座簡易橋,前後耽誤多少功夫? 

 當地老百姓為了修新橋,各個忍受著斷路的不便,這人是誰這麼大臉?他就是個當官的,也沒這麼一句話折騰他們的。 

 有人提出用大竹筏子送他過河,當地有經驗的艄公說不行。這裡是一段龍頭拐彎的水道,因為河道在此拐彎變窄,正好建橋。但也因為河道拐彎,此處衝聚堆積大量亂石,這邊建橋,用水壩攔住枯水季河水,但造成一邊水位太高,另一邊水位太低,亂石高高低低露出,兩邊都不能使用竹筏通行,十分危險。 

 八百里飛騎無法,只得就近找到當地縣衙,這縣衙小吏聽了也為難,雖然你離我們近,但那條河歸對岸那個縣管轄,我們這邊也無權讓他們停工先建簡易橋,他們從靠近我們縣這邊開始施工,是因為這邊地勢高,河床高,枯水季這邊水位就更低,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