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神了 作品

第3章 萬羅之死

 天亮後沈昭明已知無望,棄文從武,去了張家一門十二郞的軍中,後來張家一門十二郎戰死十一人,軍中的沈昭明亦不知所蹤。 

 而今,日夜讓沈昭姝懸心牽掛的除了弟弟,又多了兒子王肅文,希他們都平安。 

 揚州商圈的人想過,除了廣懷王,揚州這幾大家要想過得滋潤且長久,還得有東西傍身。 

 漕運與鹽無疑是重要的,但鹽的產地廣,並不好集中控制。而漕運一直是皇帝的心腹近臣在把控,不過暗線裡有漕幫在參與,這漕幫要是倒向了皇帝就沒轍了,要是能傾向揚州就有可為。漕運的事是個慢工出細活的事,只能慢慢滲透,徐徐圖之。揚州有達成一致,鹽就不插手了,漕運重要但慢慢來。 

 那還有什麼大殺器呢?火雷。 

 為了防各地的不軌之心,比如心思越來越大的廣懷王,生產火雷的硝石,硫磺等原料,上面管得嚴,東西管得嚴,涉及的人也管得嚴。 

 甚至就是年節要放的煙花爆竹,生產售賣的報批審定也極嚴。出了事都是要掉腦袋的。 

 明正帝查覺揚州可能對火雷上了心,源於那個小吏的密報。揚州買了一批煙花爆竹,買了之後這一大批貨卻沒有拿出來賣。當然為了掩人耳目,市面上有其它的煙花爆竹在售,賬上和出入庫也都顯示這批貨有買有賣,而且在春節至上元節前全部賣完了。其實這批貨一直躺在庫裡。 

 事發也是偶然。這天這小吏張光和在一處餛飩麵小店正吃著,就聽對面兩人報怨,大過節的不能回家,要守什麼勞什子倉庫,其中一人道:“給的錢多,又管吃喝,就少說兩句。” 

 然後這兩人打包了油糕,包子,餛飩麵,肉餅,豆腐絲湯,東西多,夠二十多人吃的。 

 張光和當時就疑了心,他沒事就走街穿巷的溜達,這幾年下來對揚州熟得象耗子一樣,離這家小店最近的是陳家“合”字號倉庫,這個庫不大,按一般的人手配備也就是兩個人看,如果考慮過節怕倉庫走水,多加了小心,添兩個人手也可能,但需要二十幾個看倉庫,以這個倉庫的大小,就透著怪異了。 

 那兩人打包帶走的食物太多,拿不了,店家就說稍後讓小二送去。 

 張光和眼瞅著騰出功夫來的小二抱著湯鍋提著餅出了門,去送吃食,自己也結了賬,然後非常適時的在小二想換手時搭了把手,接下來就十分熱心的幫著小二一起把東西送到。張光和確認了就是“合”字號倉庫,也確定有二十多人在看這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