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迪 作品

第176章 包含但不限於...

 只見紙條上寫著:“在玻璃的一面貼上錫箔,接著倒入水銀,等兩者融為一體,完全固化……這樣就能製成一面玻璃鏡子。” 

 子愚驚訝地說:“公子,這樣做恐怕不太好吧?” 

 陳銘拍了拍子愚的肩膀,回答說:“沒什麼不合適的,只管照做就好!兄弟們都盼著你的好消息呢,咱們共處這麼久,我還會不相信你嗎?” 

 子愚聽了這話,便不再推脫,向陳銘深深行了個禮,認真地回應:“子愚一定不會辜負公子的信任!” 

 一行人帶著兩塊已完成燒製、高達半人身高的透明平板大玻璃回到山莊。除此之外,他們還帶回了一些色彩各異的小玻璃碎片,在後世這些可能毫無價值,但在大明可是被視為寶貝。 

 兩塊大玻璃自然是要用來製作兩扇大玻璃窗。其他各種顏色的玻璃,陳銘打算請工匠在窗格上雕刻出圖案,製作成彩色拼花玻璃窗。這樣的設計在當時的西方教堂中較為普遍。到了清朝晚期及民國時期,很多中式建築也會採用類似做法,並且效果相當出色。 

 陳銘招呼大家一起坐下,共同集思廣益,討論建築方案。 

 這個山中的小屋實際上是陳銘的一次嘗試,他計劃用混凝土水泥結合當時的技術,建造一座全新的房子,或者可以說是別墅。別墅外觀看上去依然是江南風格的白牆黑瓦小樓,但內部將大量運用新技術和創新構思。 

 首先,採光方面,白天自然採用自然光,有了玻璃的輔助,別墅內的光線絕非傳統中式房屋所能比擬,必定會讓人大開眼界! 

 晚上,陳銘預備採取兩套方案:一套是傳統的燈具,當然這些燈具都經過改良,配備了玻璃燈罩和反射鏡面,亮度肯定遠超傳統燭火。但這當然無法與傳說中愛迪生用鏡子反射救母的故事相比,那完全是胡扯! 

 我們陳銘公子的團隊可是講究科學道理的! 

 另一套照明方案則是依靠陳銘策劃已久的某樣物品——沼氣!如今有了玻璃和水泥這兩個“大法寶”的支持,再加上一眾團隊成員和南京的工匠,陳銘有信心建造出一個真正實用的沼氣池,一舉解決衛生、取暖和照明等諸多問題。 

 沼氣池自然要用混凝土水泥來建造,還要配上密封井蓋。至於管道系統,在大規模鍊鐵之前,仍可以暫時使用竹木製成的“筧管”,畢竟這種管道連天然氣都能輸送,壓力更低的沼氣自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