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絲冰淇淋 作品

第66章 個體戶的春天

 在年初的時候,結束了多年的上山下鄉,浩浩蕩蕩的知青大軍扎堆的回城。知青大軍的回城潮引發了社會變革的浪潮。 

 這一年年初,大批的知青結束了長達數年的上山下鄉生活,滿懷期待地回到了久違的故鄉。然而,他們面對的社會環境卻與他們離開時有了天壤之別。 

 城市的變化翻天覆地,街道變得繁華而陌生。曾經熟悉的景象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面孔和繁忙的車流。知青們感到自己彷彿成為了這個城市的陌生人,迷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就業市場的變化也讓知青們感到無所適從,大量的知青們變成了待業青年。 

 與此同時,許多農民也獲得了進城務工的自由。他們帶著鄉土的氣息和樸實的性格,湧入城市尋找工作機會。與知青們一起競爭少的可憐的工作崗位,城市中的待業人口越聚越多,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壓力,讓整個社會都感到了不安。 

 這些被社會拋出正常就業領域的閒人,無奈之際操起了個體戶這個為社會所不齒的行業,可謂逼上梁山。 

 隨著1980年初,國家頒佈了《關於城鎮個體工商業戶登記管理若干規定》,整日提心吊膽,生活在投機倒把陰影下的個體戶們暫時鬆了口氣。 

 夏初6月,中央提出,“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展,不同經濟形式可同臺競爭,一切守法個體勞動者都應受社會尊重”,給了掘到第一桶金的個體戶一顆定心丸。 

 “老李,聽說國家政策又變了,咱們這生意能做大做強了!”王大發樂呵呵地走進老李的雜貨鋪。 

 老李抬眼看了看王大發,放下手中的賬本,嘆了口氣.“大發啊,咱們這叫個體戶,原本就是被社會拋出正常就業領域的閒人,現在只能無奈操起這個不為人們所看起的行業。你說咱們這叫逼上梁山啊。” 

 “話也不能這麼說,老李。現在國家都鼓勵和扶持咱們個體經濟適當發展,咱們也可以跟那些國營企業同臺競爭了。這可是咱們翻身的絕佳機會啊!”王大發滿臉興奮。 

 老李皺了皺眉.“大發,你這話我可不愛聽。咱們個體戶做生意靠的是誠信和努力,什麼時候輪到咱們跟那些國企比了?再說,咱們這小本生意,能翻出什麼大浪來?” 

 王大發笑了笑.“老李啊,你這就落伍了。現在可是1980年,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國家的政策已經放寬了,個體戶也能有自己的營業執照了。這可是咱們的福音啊!” 

 老李瞪大了眼睛.“營業執照?這玩意兒能有什麼用?” 

 “用處大著呢!有了營業執照,咱們個體戶就能合法經營,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怕被當成投機倒把給抓了。而且,有了這個,咱們還能貸款、能擴大經營規模。這可是咱們發展的契機啊!”王大發激動地說。 

 老李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點了點頭,“你說得有道理。那咱們是不是得趕緊去辦個營業執照?” 

 王大發拍了拍老李的肩膀.“這就對了!我這就跟你一起去。”這只是北京城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更多的個體戶,都是在菜市場門口,尋一塊空地,在此地擺攤售賣一些蔬菜、日用品、小吃,衣服,鞋子,大多沒有什麼組織,也沒人管理。 

 甚至還有李奎勇下面的二道販子公開賣起了手錶、計算器。個體戶,最初就是待業青年、黑五類的代名詞,聽著刺耳,看著刺眼。 

 但偏偏就是他們,趁著計劃經濟體制下市場上物資匱乏,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掙到了大錢。 

 他們練攤、倒服裝、倒電器,從廣州把東西運回內地賣,就憑跑個差價,成了第一批萬元戶。 

 而公務員的月薪這個時候也就七八十元。真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在這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淘金時代,無數個體戶從社會的底層崛起,他們帶著對財富的渴望,踏上了一段改變命運的旅程。經過歲月的洗禮,這些曾經的夢想者們如今境遇各異,他們的命運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時而波濤洶湧,時而平靜如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