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11章 玉米

 張恪道:“此事說來話長。”接著便將此次東海之行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又道:“這些船畢竟是汪大淵主持建造的,那自然是我人朝之物了,如何能任之流於異族之手。因此,我便自做主張,想要將其全數帶回來。然而,海貿之利,紅民人也早就看在眼裡了,他們也有意開展海貿,因此也盯上了這批海船。對方有驅使海中巨獸的能力,我實在沒辦法繞開紅民人,將那些船帶回來。所以,最終只能退而求其次,向對方提議,彼此進行合作,並最終達成了這份契約。” 

 周勃思考了一會兒後,開口道:“我人朝政策向來是不涉海外之事的。然而,大海茫茫,又豈是完全禁絕得了的。海貿之利,早就有人看到了,民間也從來就不乏私下出海的人。只是,敬之啊,那些人比如汪大淵他們,畢竟還是要偷偷摸摸出去的。可如今,卻是要把此事直接擺上檯面,只怕會有不小的阻力啊。”蘇沐在一旁也點了點頭,贊同周勃的話。 

 張恪點了點頭,自人朝立國,為了過上安生日子,便採取了與外族隔離的政策。千年以來,有賴於此,的確也令人族享有著難得的和平與安穩。可是,不僅僅是在海上,即使是在陸上,私底下的貿易往來,便從來都沒有完全禁絕過。之所以民間總有人私下去與外族進行貿易,原因也並不複雜:有這樣的需求,就有利可圖,有利可圖,就會吸引人去逐利。比如汪大淵,又比如張恪的父親張瀾。他們最終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冒險走出去,進行外貿交易。但正如周勃所言,這些人都是偷偷摸摸出去的,張瀾當初前往北境,甚至連妻兒都要瞞著。 

 對於民間私底下的這些行為,朝廷真的一無所知?那怎麼可能呢?只不過是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對這一點,從周勃剛剛的那番話裡,也可想見,至少朝廷中的高層,對此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如今,張恪與紅民人簽下的這份契約,將海貿之事擺上了檯面,這畢竟是在挑戰延續了千年的既定國策,想要順利施行,不會那麼容易的。對此,張恪自然也是心中有數的。張恪更知道,有些事情想光靠擺事實講道理,就說服那些人,那隻能是痴心妄想,要想做好事情,有時也不得不採用一些非常手段的。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但有時候,也不得不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