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4章 船隊

 既然老國王主動說要送他一些玉米,張恪便暫且放下玉米的事兒來,免得表現得太急切了,讓對方起疑心。淡定的坐下來,與對方一起吃東西。雖然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名貴海鮮,不過,最近以來,這玩意兒吃得太多了,張恪還真有點兒膩味了。於是,他便拿起一根玉米,直接捧著啃起來,還別說,又香又甜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倒是老國王見他這麼自然地吃起玉米,看著竟然不像是第一次吃的樣子,不由得有些奇怪:莫非這個年輕的人朝官員以前吃過金豆子?可是據他從汪大淵等人處瞭解到的信息,人朝並沒有這種農作物的,當年他們一開始時,連怎麼吃它,都是他親自教的了。 

 當紅鴉將老國王的疑惑,向張恪詢問時,張恪為免對方起疑,便道:“許多年前,家裡曾經從一個海商那裡買過一些,因為這東西顏色金燦燦的,透著稀罕勁兒,所以我印象很深。” 

 眾人聞言,倒是不疑有它。這東西在海外之地倒是不乏有人種植,若是有海商曾經將其帶回人朝,倒是說的過去的。雖然,比起其它的東西,這玩意兒的貿易價值不高,很少有人出一次海,會帶這個回去的。但畢竟算得上是個稀罕物,它金燦燦的樣子也算奪人眼球,因此張恪的說辭倒是不無可能的。不過,這左右不過是件小事情,眾人便隨即略過這事兒不提。在場的人中,除了張恪,其實沒有人會太在意玉米的事情。因為人們很容易就會忽略掉身邊那些普通而又常見的事物。但張恪是知道,一種高產作物的存在,對於國家和百姓的意義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無論到了什麼時代,那都是真香定律。在另一個時空,當玉米被引進中國後,儘管它並不能改變水稻和小麥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作為一種易種,易儲的粗糧,他卻在一些荒年裡,成為了救命糧。而在清朝人口爆增的過程中,玉米及蕃薯等高產作物的引進及廣泛種植也起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可以說,玉米的出現,深刻的影響了國家和社會的面貌,說它改變了歷史,也不為過。 

 吃過飯,就已經入夜了。今日倒是不適合再舉行談判了,經雙方商定,決定明日再開始正式商談。國王吩咐紅石紅鴉好好招待張恪等人後,便自行離開了。此後,張恪決定晚上重新回到自己的船上去住。畢竟是在別人的地盤上,該有的小心謹慎還是不能放鬆下來的,因而當紅石邀請張恪晚間住在島上時,張恪最終還是禮貌的拒絕了。紅石自然也明白對方的顧慮,因而倒也不多勸。不過,目前雙方的關係雖然還談不上親密,但也算是氣氛友好的,所以,紅民人對於張恪及他們那艘船上的人並沒有提出什麼行動上的限制。但為了表示尊重,張恪他們並沒有四處亂逛,只是偶爾下船在碼頭周邊走一走,避免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