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26章 格 局

 呆呆地站在周府門前,看了一會兒後,張恪忽然搖頭失笑起來。周通訝然道:"敬之,何故發笑?" 

 張恪笑了一會兒,道:"我笑我們終究是格局太小了,不如老師多矣。同樣的事情,你我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利弊榮辱,而老師看到的卻是公平正義;我們鑽在權謀的牛角尖裡,越陷越深,而老師摒棄權術的束縛,直指本心,反而能站在更高處,看透一切。"周通似懂非懂的聽著,靜待下文。 

 張恪理了理思路,接著道:"我們都知道,這是件醜聞,一旦曝光牽連者眾。所以我們都只自顧想著要將老師從這旋渦裡拖出來,於是我們想要勸老師先行一步,去皇帝那裡揭發弊案。然而,站在老師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弊案,應當查清一切,還眾人一個公道,於是他想都不想,直接去找崔尚書呢。表面上看,都是去揭發弊案,但因為出發點不同,找的人也自然不同。我原本也覺得,老師直接去找皇帝比較好,哪怕會因此得罪了崔尚書,但卻是首功一件,掌握主動。然而老師沒有這麼多私心,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找崔尚書,其實這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唉,為一己私心,差點本末倒置,害人害己,終究還是格局小了呀。" 

 周通聽完還是有些不明白:"可是,將此事先告訴崔尚書,二叔不就撈不著什麼好了嗎?我還是覺得直接去找皇帝,比較好。" 

 張恪搖了搖頭,道:"表面上看,是這樣子。然而,從長遠來看,那樣做卻弊大於利。直接去找皇帝,固然會搶一個首功,但這樣也同時得罪了崔尚書。而且在其他的大臣眼裡,老師此舉也令其成了個不顧上官和大局,只顧自己邀功和升遷的小人。因小利而失大義者,也必畏威而失德,會因私而廢公,若有選擇的話,是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為伍的。到時候,老師恐怕會就此成了孤家寡人。有道是: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格局不夠大,終究是會落了下乘,雖可圖利眼前,卻後患無窮。" 

 周通有點回過味兒來了:雖然表面上只是向誰稟報的小差別,但確實如張恪所言,造成的後續效果卻大相徑庭。看來比起周勃來,他們的格局確實是小了。周通點了點頭後,又道:"那接下來,此事將會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