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19章 曲線圖

 在張恪應邀前往環採閣的當天。皇城,乾陽殿。 

 最近朝堂上,最核心的議題,就是為了應對大江的汛期,而在做著的各種各樣關於人事、物資的調配及準備。依據以往的經驗,再過十來天,大江就將進入主汛期。雖然汛期不等於水災,而且到目前為止,各地報告上來的水文情況普遍向好。然而,隨著夏汛主汛期的來臨,從皇帝到諸臣工,還是不由得繃緊了神經。因為每一年的這幾個月都是最危險最難捱的時候。對朝廷來說,每一次洪水所造成的人命及財產損失,都遠遠地超過其他的災難,有時甚至會引發民亂,動搖國本。大水除了導致人命的損傷,還會沖毀房屋,使百姓成為流民;沖毀莊稼,破壞農業收成,造成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大水過後,還可能會有瘟疫橫行;總之,一旦發生大的洪災,都將使受災地區,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朝廷每次都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賑災濟民。若能及時有效的搶救民生還好一點。可若是處置稍有不當,沒能讓災民及時得到救助,就極有可能在災區爆發民亂,此等事,歷朝歷代皆屢有發生。老天爺可不管你誰是皇帝,誰當政,在大自然面前,誰都一樣,不會有什麼優待。 

 這一日,當一眾大臣按部就班像往年一樣地準備著防汛工作時,皇帝突然將一份報告發到了眾大臣手中。大臣們接過來一看,報告的標題是《大江水情疏》。不過,這奏疏卻不見署名,不知是何原因。 

 眾大臣紛紛打開來看。奏疏洋洋灑灑二十來頁。前半部分,是開年以來到這個月為止,大江各個江段每個月的水位增長變化,以及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水位的對比。比較特別的是,後半部分,為了能更直觀的看出其中的變化,有幾頁是以圖表的方式將數據變化用曲線畫出來的。一開始很多大臣都因為沒見過這種圖表,而看不明白。不過,能站上朝堂的,都不是庸材,研究了一會後,倒也漸得其法,慢慢的看懂了其中的門道。看懂後,卻又想到,這圖表也不知誰繪製的?倒是能夠簡單明瞭的顯示出大江各個主要江段,時間與水位對照的變化情況;其中還有與過去五年的水位均值相對比的曲線。而只要看明白了那些曲線圖,就能輕易地發現,與過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位相比,今年大江中游處有幾個地方的水位已經高於過去五年的均值了。這時還不到主汛期了,如果不是看這些圖表,還真發現不了這個情況。一時間,眾大臣翻來覆去地研究著那些圖表,乾陽殿內,除了紙張翻動的聲音外,竟再無其他的聲音。